二、發揮資源優勢,彰顯內涵亮點
學校走內涵發展之路,還必須根據學校的資源特色,積極探索特色化發展。特色的本質在於“獨特”和“優質”兩個方麵,就是常說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1.開設篆刻校本課程,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結合學校傳統特色教學,發揮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陳震瑤老師的專長,編撰獨具特色的校本教材《篆刻》,較為成功地開發了篆刻特色課程。今年學校進一步加大投入,設立篆刻陳列館,讓師生的篆刻作品登“大雅之堂”;加強對特長教師的發現和培養力度,成立特長教師名師工作室;啟動校本教材的重新編撰工作,以此推動特色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篆刻課程已經成為我校的一道靚麗風景。
2.加強國際交流,拓展辦學視野
2013年4月,我校與澳大利亞南吉普斯蘭中學締結為友好學校,邁出國際交流第一步。同年10月,南吉普斯蘭中學校長、教師再次訪問我校,他們深入課堂聽課,了解學校情況,與學生進行交流。本次回訪成功製定了兩校合作規劃,確定了包括兩校學生利用QQ平台進行每周一次互動交流、我校學生為澳方學生建造中國式園林提供設計方案、澳方學生為我校學生創作篆刻作品提供方案、兩校師生開展互訪活動等合作項目。2014年10月,南吉普斯蘭中學師生、家長一行31人來校訪問,21名來訪學生被安排住進了我校21位學生的家庭。交流活動帶來了國際教育的理念,激發了我校學生學習外語的熱情,也鍛煉了學生的國際溝通能力。
3.關愛特殊群體,共沐教育暖陽
一是抓好漣虞創新班管理,關心新市民子女這個特殊群體。
漣虞創新學校是我校結對幫扶的民辦學校,學生均為新市民子女,流動性較大,行為習慣、學習基礎較弱,學習成績普遍不理想。在倡導教育均衡發展、教育公平的今天,大力扶持民辦學校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將漣虞創新班的德育、教學常規分別納入德育處、教務處的常規管理工作,對班主任、任課教師業務工作進行日常考評。事實證明,這些因流動性較強而缺乏係統性學校教育的學生都有積極向上、期待被認可的心理。德育處每周組織常規檢查評比並給優勝班級頒發流動紅旗,創新班經常榜上有名;學校組織運動會、元旦文藝會演,創新班學生總是用他們的精彩表現博得師生的喝彩;學校公共區域總是有他們主動打掃的身影;學生評教問卷調查中他們毫不掩飾對學校、老師的感激之情。他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成績來回報學校。
二是積極建設標準化特教班,關心“特教生”這個特殊群體。
身有殘疾、智力有缺陷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需要特別的關愛。我校根據標準化特教班的建設要求,由一名副校長分管,教務主任具體負責,設立資源班,選拔有責任心的老師擔任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相關領導、教師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特殊教育業務培訓;派老師到特殊教育學校聽課、學習。每周一次的資源班集中授課以外,這群特殊學生平時更多時間是隨班就讀,學校要求全體班主任、任課教師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愛護。全體教師達成共識,不會因為特教生不計成績或者影響班級正常教育秩序而忽略他們甚至歧視他們。“讓特教生成長在愛的春天裏”是我們堅持不懈的追求。正是由於學校重視、全員參與、管理到位,我校成功創建標準化特教班,並於2014年被評為常熟市特殊教育先進學校。
規範出效益,特色促提升。“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把好規範辦學的船舵,揚起特色建設的風帆,相信謝橋中學將為常熟建設現代教育名城、促進教育公平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