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規範辦學之舵 揚特色建設之帆
管理智慧
作者:楊水根 殷立明
【摘 要】內涵發展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大力倡導建設特色學校的今天,必須規範辦學行為,嚴格執行教育的政策法規,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尊重人的發展規律,回歸教育本真,同時根據學校資源特色,積極探索特色化發展之路,才能使學校這艘航船既不偏離航向又保證前行速度。
【關鍵詞】規範辦學;特色建設;內涵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9-0044-02
【作者簡介】楊水根,江蘇省常熟市謝橋中學(江蘇常熟,215500)校長;殷立明,常熟市謝橋中學。
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我校牢固樹立“全麵貫徹教育方針,紮實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辦學水平”的辦學思想,確立“讓學生健康成長,讓教師體驗成功,讓學校和諧發展,讓家長社會滿意”的辦學目標,積極探索內涵發展之路。
一、規範辦學行為,細化常規管理
1.執行規範抓落實
學校堅持依法辦學、依法治校。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製定學校執行江蘇省教育管理規範、蘇州市三項規定等的相關實施方案,並狠抓落實。為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除每周三節體育課外,保證每天上午、下午大課間活動,並將班級學生參加大課間活動情況納入班主任考核內容。
學校的發展需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既重視教師授業、解惑能力的培養,更重視教師傳道育人能力的培養,注重立師德、鑄師魂、樹師範、倡師風。學校把教職工學習貫徹法律法規、開展職業道德專項教育當做大事來抓。製定《謝橋中學師德建設規劃》等規章製度;通過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輔以問卷調查,了解教師尊重愛護學生的情況;采取加強學習、正麵教育、鼓勵進步、表彰先進等措施,提高教師的責任感。
2.培養習慣促發展
培養良好習慣,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學生學習、生活習慣的好壞影響其一生,“好習慣是一生的財富,壞習慣是一生的債務”。德育處、班主任重點抓學生的行為習慣;教務處、教師重點抓學生的學習習慣;通過家校聯係,請家長配合學校督促學生改掉不良習慣。學校高度重視家校聯係工作,每學期召開兩次家長會,相互溝通,並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組織全員參與的集中家訪活動,保證每位學生在讀期間至少家訪一次。一方麵積極聽取家長、社會對學校的意見、建議,另一方麵也最大程度爭取家長、社會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我校連續多年被評為常熟市家校聯係先進集體,2014年還被評為常熟市首屆文明禮儀教育先進學校。
3.立足課堂提實效
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校高度重視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努力構建高效課堂。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寫入學校工作計劃,且與績效工資掛鉤。校內公開課做到常態化、規範化,追求實效性。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與兄弟學校的信息交流和合作研討。分年級召開教育工作會議,教務處作考試質量分析;班主任進行班級情況分析、班級奮鬥目標製定、學生管理措施交流;備課組長作學科情況分析、質量目標確定、教學工作措施介紹;學校領導進行工作布置,提希望和要求。各年級組全體教師思想統一、目標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到位,效果顯著。學校每年邀請市教研室來校進行教學調研,通過聽課、檢查備課和作業批改情況、召開師生座談會等形式為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工作把脈,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學校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升,得到了家長、社會的高度肯定和一致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