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區代表對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行政部門代表為學校重大發展決策提供政策指導和行政支持,為學校發展把握方向;幼兒園、初中、高中校長(園長)代表為學校教育的一貫性和連續性提供了大量生動的案例,使學校有效地做好幼小銜接、中小銜接。法治是現代世界的文明形態,也是現代人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對於教育而言,就是要依法治校,從基礎教育起始階段培養學生的法治精神,鍛造“言有矩,行有度”的現代公民。因此,在學校理事會中,我們有2位律師,一方麵指導校長依法治校,另一方麵指導教師依法執教。轄區公共事業單位代表,為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加強協作交流,推動理事會科學運行
1.參與民主管理,實施網絡溝通。對學校工作行使評議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是學校理事會的重要功能。為方便溝通,學校組建了理事會成員微信圈和校級家委會QQ群,校長、各部門負責人均加入其中,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溝通和有效答複,實現了溝通的無障礙。學校在理事會微信圈和校級家委會QQ群裏每月設立一個教育主題,把輿論往正麵進行引導,凝聚家校合力,構建和諧教育。學校定期將校園活動的照片、各年級半日開放活動的花絮,以及學生校內外參與的特色活動的照片、視頻放在圈、群裏。學校有重大決策,通過圈、群征求理事及廣大家長的建議。
2.積極獻計獻策,共謀學校發展。每學期,學校理事會都要參與學校的發展規劃、工作計劃的製訂,與學校領導共商教育學生的良策,共謀發展學校大計,共排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障礙。學年末,聽取學校工作報告,對學校工作進行評議,宣傳學校發展的成果與收獲,並為學校今後的內涵發展、品牌打造、特色彰顯、質量提升等方麵積極建言獻策。理事的熱情參與極大地充實了學校的教育力量。
3.監督校務公開,注重調查反饋。理事會參與學校管理、監督依法辦學是確保學校辦學公平、公正、公開的重要環節。為客觀評價並有效監督學校規範收費、平安校園、師德師風、教學規範及學生成長發展等方麵情況,學校和理事會建立了開門納言製度,在校園醒目處安裝了“陽光納諫”校長信箱,在校園網上設立了校長信箱,隨時從家長、理事、社會中集納好的建議。校長的電子信箱直通理事、家長,社會、家長來信,校長當天必回。學校定期向理事會成員發放問卷,做到了廣泛征求意見,真誠接納建議,及時解決問題。隻要有利於學生成長,有利於學校發展,有利於教師工作,學校定會采納。著力從師生反映強烈的問題做起,從服務師生的薄弱環節抓起,有效推動了問題的解決。在良性的多向互動中,學校的許多管理製度得到了優化,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社會對教育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2014年,學校出資6萬元定製了一批可移動、可折疊帳篷。雨天,午餐時放置在教學樓和餐廳之間,放學時放置在教學樓和校門之間,在校園裏架起了一條風雨通道,鋪設出一條愛心長廊。
2014年9月,學校在南長區教育局的鼎力支持下,投資五十多萬元開辦了食堂。學校食堂本著為全體師生提供服務的宗旨,向市區辦食堂有良好經驗的學校學習取經,規範管理流程,確保衛生安全,合理安排膳食,以優質的服務,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