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研究力:校長專業發展的核心素養(2 / 3)

研究教育質量提升路徑,增強指引力。沒有質量,無以立身。作為一校之長,研究的首要問題應指向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研究如何提高課堂質量,研究如何提高學習質量。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校長必須係統研究學校教育質量的現實狀況,通過對預期成果的可行性研究,進一步梳理學校教育資源,竭力為提升教育質量搭建更廣闊的舞台,為教師提升教育質量創造機會,明確學校教育質量目標,關注教育質量推進的策略,建構科學合理的教育實施路徑,確保全校的教育質量提升有切入點、有抓手、有作為,逐步形成個性化的推進方式,為教師的工作指明努力方向。

研究教師專業成長方式,增強判斷力。學校發展,教師為本。自古以來,教師是直接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產出的主因。一所辦學質量高的學校,必定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一支優質的教師隊伍,也一定能使學校走向名校。對此,校長應有準確判斷,把教師專業成長作為研究重點。校長要研究如何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幫助者”,通過多種途徑建立教師專業共享氛圍,倡導並帶頭形成種種信任關係,努力實現教師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的有機結合;校長要研究如何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參謀者”,對年輕教師和專業規劃意識薄弱的老師提供必要的谘詢和引導;校長要研究如何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推動者”,通過有效的管理製度和激勵機製,推動少數有職業倦怠現象的教師努力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校長要研究如何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引領者”,著力開創校本研究的新途徑,搭建切實可行的、校本化的教師專業發展平台,讓教師在日常研修工作中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市區有些學校提出“用發展教師來發展學校”的思路,值得肯定和推廣。

研究學校特色發展策略,增強決策力。決策是管理的核心功能。在學校管理大大小小的決策中,學校特色發展是校長的研究重點,因為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競爭力。判斷一所學校是否有特色,檢驗標準主要有三條:一是大麵積,二是廣泛性,三是持久化。從當前教育實際看,學校特色建設工作還應該強調“三個統一”:從辦學思想的角度講,強調學校辦出特色與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統一;從培養人的角度講,強調特色育人與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統一;從學校建設的角度講,強調個性化與規範化的統一。沒有這些統一,特色學校就辦不好。我還要指出兩個突出問題。一是特色學校建設是一個艱苦的奮鬥過程,需要孜孜不倦的積澱,而不是走捷徑,不能幻想輕而易舉地成功。不要以為隻要學校選聘幾位有特長的教師,組織一些有基礎的學生突擊一番,特色建設就可以轟轟烈烈搞起來,就可以大功告成。在這個問題上,輕易得到的東西多半會輕易失去,所謂“用巧勁”、“走捷徑”、“速見效”的東西,多半是一些皮毛。二是不要把遊離於學校正常教育教學之外的、具有展示、表演性質的東西作為特色學校建設的手段。學校特色建設不是新開幾門課、新增加一些考證、考級,不是千方百計地獲一些大獎,這是舍本求末。特色學校的特色應是根植於學校大多數教師與學生思想之中的東西,一定是對全校學生的終生成長有重要影響的東西,一定要麵對全校學生的發展與成長,一定要以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為其顯性的表現,校長對此應該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

研究學校熱點問題,增強創新力。當前教育研究的熱點很多,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績效工資後,學校的管理工作麵臨著許多新課題:學校通過物質獎勵提高老師工作積極性的空間將變得十分狹小,而且,在物質收入達到較高水平後,金錢等物質手段的激勵作用會越來越弱,這種背景下,如何建立積極有效的激勵新機製?如何提高校長價值領導力?等等,需要校長深入地研究。當前學校辦學中的很多“兩難”問題——既要高質量,又要輕負擔;既要均衡化,又要有特色;既要加快發展,又難以一時加大投入;既要培養精英,又要麵向大眾;既要引入競爭機製,又不能把不合格教師全部推向社會;既要發展學生的全麵素質,又不能忽視考試成績,等等。所有這些,也值得校長們有選擇地、認真理性地思考研究,腳踏實地帶領全體師生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持續健康發展。

三、提升校長研究力的原則

校長的教育研究能力是學校發展的重要資源,校長研究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校長經過長期的教育實踐所形成,在實踐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科學性原則。校長研究力主要源於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對校情的關切、對自己的把握,趨於一種教育理性對學校的發展問題進行的係統的剖析與建構,逐步形成的具有校長思想的教育發展方式。因此,校長研究力的科學性是其研究力的基礎,如果處理不慎,則會出現失之毫厘、差之千裏的窘境,因此,校長研究力必須堅持科學性,以學校的教育發展願景為準繩,以師生發展為終極目標,以學校發展為己任,以服務社會為根本,進一步完善其研究的目標和內容,科學建構適合新時期教育發展需要的教育策略,進一步推進學校教育的健康發展。

自動性原則。校長研究力還源於校長在自身專業成長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自我創生力,是一種自動的、本能的教育實踐。校長的自動性主要表現為其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的自覺性和自主性。校長對學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必須從發展的視角予以關注,主動關注師生的學習生活,關注學校的發展方式和路徑,關注學校文化的弘揚與傳承,關注學校發展環境的優化,這種源於校長對學校發展的責任轉化為自己的自覺教育管理行為。自主主要指在當前的校長負責製的機製下,校長對學校發展有一定的話語權和處分權,對學校發展和師生學習生活承擔著獨特的教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