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研究力:校長專業發展的核心素養(1 / 3)

研究力:校長專業發展的核心素養

名家視線

作者:夏心軍

【摘 要】研究力不僅是校長實現專業化發展的實際需要,也是其專業素養的重要表征,對學校和師生發展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隻有進一步明晰校長研究力的現實意義,準確把握校長研究力的核心要義,積極建構提升校長研究力的有效策略,才能實現校長的專業化成長。

【關鍵詞】校長;研究力;專業發展;素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9-0022-04

【作者簡介】夏心軍,江蘇省揚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江蘇揚州,225007)。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一個好校長也就意味著一所好學校。校長是一校之魂,校長的業務素養直接關係到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品位,而業務素養的基礎指標則是校長的研究力。在課程改革加速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今天,校長如何從學校發展視角探究學校教育管理的基本方略則是校長專業化的重要內涵,需要校長進行理性建構,研究力是校長由行政型、經驗型、事務型向研究型、創新型、專家型轉變的關鍵因素。

所謂研究力是指校長準確把握教育發展趨勢並轉化為教育理解,自覺提升教育思維品質,運用先進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策略指導教育管理實踐,進而自覺形成對教育改革和學校發展目標、方式、價值等元素的建構並形成推進、實施策略的動力和判斷,形成較為係統的教育規劃,改善學校研究生態,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能力。

一、提升校長研究力的現實意義

校長研究力是其基於學校教育發展現狀對教育校本化發展資源進行理性分析和有效建構,發揮學校教育優勢,克服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建構有效教育管理改革策略的一種教育能力,是校長治校理政能力的重要體現。

提升研究力是時代賦予校長的教育要求。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化與發展,“科研興校”日益成為教育研究取向,這要求校長角色從行政領導者向研究型、專家型校長轉變。“教育家辦學”已成為當今學校管理主流。專家型校長對管理的選擇和判斷必須從學生發展的維度出發,看學校教育是否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他們對教師評價取決於教師教書育人的態度。作為專家型校長,他們會把自己的理想變成每一天的努力,把日常的繁雜工作與追求理想融為一體,不會因為困難、挫折、寂寞、不被理解,甚至擔心影響自己的名利而動搖信念;作為專家型校長不僅會帶出一所好學校,還會構建好的學校文化,做到“一個好校長走了還是一所好學校”。這就要求校長不僅自身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還應是學校整體科研工作的倡導者、推動者、激勵者和支持者,成為教育科學研究的帶頭人。校長隻有持續地開展研究,才能成為“科研興教”的專家,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素質、改進管理思維、優化管理質態、創新管理特色。

提升研究力是校長履行崗位職責的應然要求。目前,世界各國都把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列為校長任職的必備條件。校長必須是教育教學方麵的專家,要經常深入一線研究教學,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校長必須領導改革,學習如何創新,謀劃學校發展;校長必須預測教師需求,創造條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1991年原國家教委頒發的《全國中小學校長任職條件和崗位要求》規定,“校長的崗位要求”分為“基本政治素養、崗位知識要求和崗位能力要求”三部分,其中“開展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能力”是校長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

提升研究力是推進校長專業化成長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各級政府大力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麵推進教育強市建設,基礎教育事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學校麵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在新形勢下,教育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子女“上好學”的需求,就是全麵實施素質教育,全麵提高教育質量。但當前校長隊伍的普遍問題是:重行政力、輕研究力;重眼前,輕長遠;重枝節,輕係統;重學科,輕特色。有些校長思想浮躁,不善於深入思考問題,研究問題,不願下苦功夫、花大氣力。不少校長學習力不強、研發力不足、創新力不夠、轉化力不行、發展力不良。相關調查分析比較顯示:無論是從校長的工作風格看,還是從校長自身的能力結構看,研究力都是相對較弱的一塊短板,直接影響著基礎教育的持續發展,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提升校長研究力是學校教育改革的應然訴求。校長研究力的作用點必然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各個環節,是對師生員工的教育教學行為方式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因此,校長研究力是學校教育改革的基本動力。首先,校長研究方向決定了學校的辦學方向。校長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對學校的某一項工作會有所側重,對自身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取舍必然會影響到學校教育管理工作,因此,校長的研究方向必須與時俱進,形成科學與人文相融合的辦學取向,提升學校教育改革的生命力。其次,校長的研究能力決定了學校的辦學層次。校長研究能力的高低對學校辦學質態將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的校長對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是一種照搬,有的校長對學校管理是“拍腦袋”,有的校長對學校管理是“一家之言”,這些主要源於校長的研究能力不強,對學校的發展目標不夠明晰,對學校的生存狀態不能從研究的視角進行有效剖析,缺乏應有的教育理性,因此,校長必須逐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建構前瞻的教育管理理念,製定科學的教育管理策略,從而推進學校的健康發展。

二、理性把握校長研究力的要義

過去,校長的相當一部分精力都花費在爭取外援、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上。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和國家校安工程實施後,校長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研究、謀劃學校質量提高、內涵增長問題。校長要認真研究自己的學校,研究學校所處的社區環境,研究學校在區域教育中的位置,研究學校的發展曆史和積澱的傳統優勢,尤其是研究學校目前麵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不斷用先進的、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不斷總結成功的管理經驗,探索教育規律,並使之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逐步成長為“專家型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