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行動助力學生快樂成長
區域教育
作者:謝偉
【摘 要】“3+3”行動是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推出的旨在提高中小學學生體育、藝術、科技三個方麵素養的專項行動計劃,自2012年起分三個學年分步實施。該行動每年投入專項經費,通過特色教育項目普及和學生社團活動深度融合,強化專業指導和績效考核,全麵提升學校體育、藝術、科技教育水平,助力學生快樂成長。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藝術、科技“3+3”行動;學生快樂成長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9-0020-02
【作者簡介】謝偉,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江蘇南京,210000)。
據剛出爐的南京市中小學體質健康測試結果表明,南京市建鄴區4000名抽檢學生的合格率與優秀率均高於南京市2013年抽樣檢測結果,其中小學的合格率與優秀率均已超過年初製定的85%和10%的目標。
這樣的一份成績單,歸功於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正在推進的中小學學生體育、藝術、科技“3+3”專項行動。正如建鄴區教育局局長易善平所說:“敢於對學生體質健康檢測體係‘動真碰硬’,學生快樂成長已經成為校園裏的新常態。”
為健康排名次,動真格
“不達標者不得參與省市區‘三好學生’評選;沒有達到合格率目標值的學校及主要負責人在年底考核中降低一個等次;對合格率排名末位的學校負責幹部進行誡勉談話。”今年3月,南京市建鄴區聘請江蘇省體質監測中心,對全區2萬多名在校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做全麵檢測。檢測嚴格遵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並由第三方操作,檢測結果向社會公示,同時將學生個人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記入登記卡。
此舉引發媒體和廣大家長的熱議:評“三好”出新規,“身高體重比”算一條;孩子太胖或太瘦,評“三好”受影響;體育成績不好,當不了“三好生”……有家長讚同:這樣逼著孩子多運動,是好事。也有家長質疑: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不妥當。
熱議不斷,但建鄴區推進學生體質健康、培養學生體育藝術科技特長的行動在繼續。2012年以來,建鄴區先後研製出台《建鄴區中小學體育、藝術、科技3+3行動實施方案》《建鄴區中小學體育、藝術、科技特色教育項目化管理實施辦法》,明確要求學校體育、藝術、科技特色教育項目必須有普及類和社團類兩大項目;在培養方式上要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在資源利用上堅持校內和校外相結合,在課程設置上堅持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在特色形成上堅持全麵和重點相結合;區教育局劃撥專項資金,每年不少於500萬元,通過項目化管理,穩步推動學校特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健康第一是理念,更是行動
自2013年起,建鄴區中小學全麵落實每天“陽光運動一小時”活動,每年4月舉辦“體育節”,11月舉辦“冬鍛節”,每年舉辦一次全員參與的校際運動會,保證每位學生每年參加一次以上校園體育競賽活動;區教育局每兩年舉辦一次區級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每年舉辦一次小學生足球聯賽、中學生籃球聯賽……陽光運動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程,更成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好夥伴。
第三方檢測機製促進了學校對大課間有效性的高度重視。各中小學校積極與專業團隊聯係,成立起籃球、足球、網球、羽毛球、冰球、太極拳、功夫扇、空竹等社團,購置設備,整修場地,為培養學生特長奠定了基礎。
2014年4月16日,建鄴區“激情青奧,飛揚青春”陽光體育節暨小學校園足球聯賽活動在南湖第三小學開幕,從當天起至4月30日,來自全區的12支小學足球運動隊在綠茵場上一較高下,成為孩子們歡快的足球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