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務會議與接待費。公務會議費是指會議中按規定開支的場房租費、餐費及文件資料的複印費等;接待費是指單位按規定發生的各類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包括餐費、住宿費、交通費、參觀門票費、煙酒茶葉水果購買費等,按規定支付的接待外賓發生的各類接待費用以及出差期間的宴請等。
(二)明確“三公”經費支出標準,為其開支提供政策性依據
目前,國家在“三公”經費的管理上雖然出台了一些製度,如《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預算決算管理辦法》、《機關事務管理條例(草案)》等,但並沒有針對高校的具體管理辦法,各高校隻能比照黨政機關自行製定。這就導致有的高校製度無明確標準,有的標準針對性不強,甚至有些高校在“三公”經費管理製度的建設上還是空白。沒有統一的製度和標準就不能形成有效的約束力,也就不利於民眾進行對比分析。所以,一方麵國家應盡快製定標準統一、操作性強、約束力高、涵蓋麵廣的製度,為公開“三公”經費打好基礎;另一方麵,各高校應根據經費預算總額確定相應的“三公”開支規模和比例,並與校內各部門承擔的職能和任務相匹配,以使“三公”經費開支具有較強的製度支撐和標準約束。
(三)統一“三公”經費公開的格式、公布的期限和途徑,使公開的信息更加詳細
從2011年中央部門公布的“三公”經費情況看,公布的內容簡單,數據籠統,數據之間無法進行比較,很難讓社會公眾判斷這些支出的實際情況是否合理合規。總體而言,公開的數據質量不高。對此,國家有關方麵應提出明確要求,設計出合理的報表體係,使公布出的數據翔實易懂,便於比較,方便公眾質詢和監督。筆者認為,“三公”經費報表體係應由單位基本情況表、總表、分表、文字說明四部分組成,並應設計成年度報表。各部分應包括的內容如下:
1.單位基本情況應包括單位組織機構、人員構成、基本數字等因素,以便建立“三公”經費評價標準。通過此表,使公眾能清晰明了地判定開展有關活動與本校履行職責的關聯度、必要性和實際取得的成效,以便能進一步判斷“三公”經費支出是否合理、是否取得應有的績效。
2.總表內容包括新“三公”的預算數、決算數、標準數、超支(節約)比例,分上年度與本年度分別列示。這樣,通過簡單明了的表格,讓公眾知曉“三公”經費總體情況,並提供上年、本年、預算、決算數字,方便公眾比較。
3.總表下按“三公”類別分別設置三張明細報表。其中公務差旅費明細表要按花費明細分項列示,既要有實際數,也要有標準數。對於單次超過1萬元的差旅費,應披露出差人次、目的、出差路線、交通工具等,並且還要核算人均花費數額等信息。
公車購置及運行費明細表除了按具體內容分項列示外,還應包括下列基本信息:公車實有數,每車的排氣量、品牌、車號、當年運行裏程等,並且還要列示平均每車運行成本。
公務會議及接待費明細表應包含下列信息:每次會議詳細會議名稱、來訪人次,每次會議和接待的總花費(應分項列示),應以預算數和決算數分別列示。此外還應包含人均花費、每餐平均花費等信息。
4.文字說明部分應詳細說明預算數和標準數科學合理的依據,預算數與決算數相比、本年度與上年度相比差距較大的原因。此外,對公眾所不熟悉的專業術語應當加以解釋。
四、基於“三公”經費公開的前提條件,製定嚴格的控製措施,實現合理管控
(一)加強源頭控製,科學製定“三公”經費預算
預算分配不隻是資金數量的分配,也是資金流向的控製與調節。高校應根據“三公”公開報表體係的要求,認真翔實編製“三公”經費預算。在編製預算時,既要從高校發展的總體戰略著眼,又要結合當年的財力狀況。編製預算要注意以下幾點:
1.細化預算項目。要結合公開的要求製定明確的項目名稱,最好能涵蓋公開所要反映的信息。每一項預算金額必須運用科學的計算方法,依據充分,不能盲目估算,以使預算更加真實可靠。
2.實行全麵預算。要把學校所有收入都納入預算進行編製,杜絕資金預算外循環,從源頭上消滅“三公”經費超支現象。
3.強化預算剛性。年初製定預算,應盡可能一步到位,無特殊現象一般不應變動;年中在執行預算時,應檢查預算執行情況,杜絕實際支出超額度現象。
(二)從嚴審批支出,對“三公”經費實行事中控製
1.建立完善的內控製度。加強對“三公”經費的內控製度建設,是降低其居高不下的措施之一。各高校應根據“三公”經費支出核算範圍和“三公”公開所要反映的信息,並結合自身實際,盡快出台“三公”內控製度。製度中應明確各職能部門職責、經費支出範圍,支出標準、審批權限及報銷流程,並且還要建立預警機製和公示製度。製度的設計既要注重可操作性,又要有必要的獎懲辦法,還要注意相互監督、相互牽製,強化製度的執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