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鄴城破(三)(1 / 3)

袁熙心急如焚,在柳城將烏丸人編入軍中之後,就馬不停蹄的往回趕。

冀州大敗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各地,幽州各地百姓惶恐不安;張燕的黑山軍十萬多人眼下正在代郡、上穀一線肆虐,審榮和沮鵠兩人明顯不能抵擋,趙雲領著一千多人過去支援,於大局並沒有多大的益處,眼下相持於軍都,軍都山再一次挽救了幽州。

鮮於輔到了柳城之後,袁熙許其專斷臨榆關以西的一切事務,總領護東夷校尉府和護烏丸校尉府以及臨榆關以西五郡事,不必事事通報刺史府。鮮於輔感激涕零,上表袁熙言若不能治理好臨榆關以西之地,不還薊城。這算是個好消息了。

右北平太守田疇調任,袁熙請公孫琦出山繼任為右北平太守,統領右北平的政事。眼下幽州情況危急,公孫琦雖然不太願意,可也不得不出山了。

安頓好柳城那邊的事情,袁熙心急火燎的啟程返回幽州。在遼西將等在此處的甘寧部編入軍中,至於公孫度的次子公孫恭,袁熙猜想鮮於輔應該有用,就讓人送到了柳城。

遼西尚有遼東的降兵一萬多人,還有那個公孫氏的餘忠柳毅,不過袁熙現在沒有時間搭理他們。這麼多人關著也是白白浪費糧食,殺了袁熙又不願意,這麼多人青壯對遼東來說是很重要的。眼下遼東尚未完全平定,就這樣放回去也不行。

最後還是田鴻出了個主意,可以派人監督他們修橋鋪路。從遼西郡到昌黎郡的那一段濱海路一到雨季就濘泥不堪,不利於行軍,正好可以使他們修造這一段路。等到這段路修好之後,遼東恐怕已經平定下來了,再將它們放回去不是更好。

袁熙欣然同意,使田鴻和尾敦兩人負責此事。

然而,就在這時,又出事了。

軍中兩個胡漢士兵因為一次用飯時的爭搶發生了械鬥,最後那名胡族士兵將漢人士兵殺死了。這下可算是捅了馬蜂窩。軍中胡漢矛盾驟然緊張起來,任憑統軍的將領如何彈壓,也不能成事。而且,大軍進入遼西郡後,不時有胡族士兵騷擾民間的事情發生。

袁熙憂心忡忡,此事若不得到好的解決,即使到了冀州,這樣的大軍也不能夠與身經百戰的曹軍士卒相抗吧。

大軍就此在遼西郡停了下來,袁熙召集各軍主將,商量解決如何解決此事,眾將你一言我一語,最後決定在軍中設立刺奸,負責主持軍紀。

賈詡推薦由甘寧擔任軍中的刺奸將軍,由甘寧麾下的二千多人暫時打散混入各軍之中,主抓軍紀。袁熙大驚,甘寧的部下中八百多名錦帆舊部眼下隻剩下六百多人,以前是水匪;張繡的西涼鐵騎轉行的水軍現在也隻剩下一千多人,西涼軍的軍紀最差,這是大家的共識。

賈詡卻說,現在幽州各地兵力捉襟見肘,除了甘寧將軍的水軍之外,再也沒有成建製的軍隊可以調用;而且接下來的大戰之中,水軍不一定能派的上立場。

再者,甘寧將軍做事細心,堅決果斷,他在南陽市雖然身在草莽,卻從不騷擾平民百姓,劫掠的多是為富不仁的富戶而已。

袁熙也沒有什麼好的人選,各軍的將領也都同意。於是在袁熙的命令下,甘寧部的兩千多水軍暫時又轉行做起了軍中的刺奸,甘寧成了軍中刺奸的頭頭。

袁熙召集大軍,宣布了三條軍紀:

一是軍中胡漢平等,軍中皆是袍澤弟兄,不可再提胡人、漢人之分,再言胡漢有別者,斬.........

二是不可擾民:**婦女者,斬;劫掠百姓者,斬;踐踏莊稼者,斬......其餘,凡刺奸認為擾民者,可報於主將定奪。

三是戰場上不尊號令者,皆斬;一人退走,一伍皆斬;一伍退走,一什皆斬,一什退走,一隊皆斬,.........;聞鼓不進者,斬;聞金不退者,斬........

三大軍紀旨在調整軍中的胡漢關係和烏丸人不遵漢軍軍紀者。然而,要讓全軍接受這三條軍紀,還是要一段時間的。同時,烏丸人雖然個個騎**湛,但是對於漢軍的陣法、號令還不怎麼明白,也需要花些時間。

大軍就停在了遼西,由各部的將軍的**陣法,熟悉軍紀。

袁熙卻等不了了,先行一步,在鐵衛的保護下回到了薊城,遼西大營留下賈詡主持。

得到的消息,卻讓袁熙傻了眼,不僅二十萬大軍隻逃回來兩萬人,父親袁紹因此氣急重病,三弟袁尚戰死。其餘的文武將官戰死無算。

曹軍兵分三路從青、冀、並三州發起對河北的攻擊,一時間河北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戰勝烏丸人和遼東公孫氏的喜悅,早已經不知了蹤影。袁熙急的起了滿嘴的泡,每天一封書信送到遼西,催促賈詡趕緊調兵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