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鄴城破(三)(2 / 3)

確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賈詡隻回了一句話,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烏丸人還未訓練精熟,現在還不是出兵的時機。

這叫什麼話?

現在還不是出兵的時機,那什麼時候才是出兵的時機,非要等到曹軍打破鄴城之後才是出兵的時機麼。

袁熙惱怒不已,破口大罵賈詡的忘恩負義。

徐庶連連勸解,言烏丸人不識戰陣,不識軍紀,如果不訓練精熟,著急南下,可能會事倍功半,如果在戰場上出現什麼意外,那就得不償失了。

袁熙默然,當然知道徐庶說的在理。可是鄴城之中,有他的父母妻子,有他的親朋故舊,眼下他們都有性命之憂,怎麼能不著急呢。而且黑山賊張燕在上穀郡和代郡囂張不已,簡直就是內憂外患,他如何不急。

徐庶勸解道,曹軍雖然大勝,然其糧草不足,不可能三路同時進兵,恐怕隻是疑兵而已。而且鄴城城高池深,哪裏會輕易就被曹軍攻破的,等曹軍在鄴城下吃夠了苦頭,那時侯遼西的騎兵也已經訓練完成了,正可以一戰定乾坤。

袁熙聽後沉吟不語,一方麵心憂冀州的局勢,一方麵又擔心如果以烏丸人為主的大軍不訓練精熟,將來到了冀州的戰場上,出現什麼意外,就不是自己願意看到的。

這時,有人報說燕山書院的故人求見。

袁熙大喜,連忙出門迎接。

來人雖然兩鬢斑白,但是精神矍鑠,雙眼炯炯有神,乃是原大將軍府長史田豐田元皓。他隱居在燕山書院之中,聞聽河北的局勢,亦是心憂不止。

雖然袁紹兵敗之時,惱羞成怒,想要至他於死地。然而,在他看來,袁紹畢竟對他有知遇之恩,給了他施展才華的舞台,現在河北的局勢日趨惡化,他有責任站出來做些什麼。

袁熙看到田豐走了進來,原本急躁的心頓時平靜下來。有田豐在,袁熙覺得天就塌不下來。袁熙連忙示意徐庶向他解說現在的局勢。

田豐聽完之後,閉目沉思片刻。在袁熙焦急的等待之中,田豐緩緩說道,賈文和這樣做是對的,二公子不必著急。賈文和此人我曾見過一次,雖然為人譎詐如狐,但是還是一個有良知的人。

說完,一雙仿佛能直透人心的眼睛看了看徐庶。徐庶不敢和他對視,連忙偏過頭去。徐庶如此表現,讓田豐更加堅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賈詡拒不出兵,恐怕是他們兩人設計好的。

袁熙兄弟幾個,袁尚戰死在大野澤,一旦袁紹有什麼意外,即位的就是袁譚。到時候解了河北之急的袁熙處於何地。賈詡和徐庶二人恐怕就是出於此,才堅決的不在現在出兵的。

雖然對他們兩人的行為很是不恥,但是田豐卻不打算拆穿他們。俗話說“不破不立”,袁氏臣下勾心鬥角,才有官渡、大野澤之敗。隻有經過一場大勝之後,才能將人心再一次的凝聚在一起。

他在幽州生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對袁熙在幽州的表現非常滿意。在他看來,袁家兄弟幾個人當中也隻有袁熙才是最好的承繼人。不過依袁熙的性子,如果袁譚尚在,他又怎麼會做這河北之主呢。

有了田豐的這句話,一直擔心賈詡會起異心的袁熙也就放下心來。

“先生,河北局勢糜爛至此,熙懇請先生出山!”袁熙說完,誠懇的跪倒在田豐麵前,“熙知道當初父親聽信讒言,是我袁家對不起先生。熙覥顏,不敢請先生為我袁家,但請先生看在河北百姓的份上,出山相助。”

田豐聽到袁熙那句“是我袁家對不起先生”,忍不住老淚縱橫,上前扶起袁熙,對著他喃喃的說著:“公子,公子......”眼裏止不住的流淚。

袁熙亦是感觸良多,陪著掉著眼淚。

徐庶見兩人都隻顧流淚,卻不提大事,連忙上前輕輕的扯了扯袁熙的袖子。

袁熙和田豐兩人才從悲傷中回過神來。

田豐摸了摸眼角的淚水,對袁熙說道:“公子,眼下冀州我是不宜去的。聽說黑山賊張燕現在在代郡、上穀一帶很猖狂,如果公子信得過我這把老骨頭,老朽願意去西邊為公子解去張燕之憂。”

正如田豐所說,眼下冀州他是不宜去的,畢竟在冀州他已經是死去的人了。既然他願意去上穀,那當然好了。袁熙當即寫了手令,並且派了王劍帶領五十名鐵衛隨行保護田豐。

田豐又向袁熙要了一個人,卻是他的義子鄧艾。袁熙楞在哪裏,鄧艾,才十二三歲,會不會太小了些!

田豐卻答道鄧艾公子年紀雖幼,但是天賦極高,對用兵布陣之事有著獨到的見解。與其讓他浪費在書院之中,倒不如讓他在實戰去曆練曆練,而且我對鄧艾公子很是喜歡,如果公子看得起我,我願意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