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大將韓猛領軍一萬支援黎陽,蔣義渠又詔諭離散之眾,敗軍聞紹在,又皆蟻聚,軍勢複振,議還鄴城。袁紹遂使蔣義渠、韓猛領軍鎮守黎陽,招撫散兵,抵擋曹軍。自己隻在八百大戟士的保護下往歸鄴城。
軍行之次,夜宿荒山。袁紹於帳中聞遠遠有哭聲,遂私往聽之。卻是敗軍相聚,訴說喪兄失弟,棄伴亡親之苦,各各捶胸大哭,皆曰:“若聽田豐之言,我等怎遭此禍!”
袁紹亦有悔意曰:“吾不聽田豐之言,兵敗將亡;今回去,有何麵目見之耶!”
次日,上馬正行間,逢紀引軍來接。
袁紹對逢紀曰:“吾不聽田豐之言,致有此敗。吾今歸去,羞見此人。”
逢紀,字元圖,南陽人,他本是中原汝穎係,卻與審配交好。當初有人讒配於紹,紹問紀,紀稱“配天性烈直,古人之節,不宜疑之”。紹曰:“君不惡之邪?”紀答曰:“先日所爭者私情,今所陳者國事。”紹善之,卒不廢配。配由是更與紀為親善。
官渡之戰,中原係許攸在審配設計之下叛逃,淳於瓊戰死,實力大損,一時間沒有與河北係相爭的實力。而冀州不支持三公子袁尚繼嗣的沮授被俘,張頜、高覽二人也被逢紀排擠,投降了曹操,逢紀與審配認為,隻要在除掉田豐,則三公子繼嗣一事再無阻力。
逢紀遂譖曰:“豐在獄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
袁紹大怒曰:“豎儒怎敢笑我!我必殺之!”
遂命使者齎寶劍先往冀州獄中殺田豐。
田豐乃是巨鹿郡人,天姿瑰傑,權略多奇,少喪親,居喪盡哀,日月雖過,笑不至矧。博覽多識,名重州黨。初辟太尉府,舉茂才,遷待禦史。閹宦亂朝,英賢被害,豐乃棄官歸家。袁紹起義,卑辭厚幣以招致豐,豐以王室多難,誌存匡救,乃應紹命,以為別駕。勸紹迎天子,紹不納。紹後用豐謀,以平公孫瓚。逢紀憚豐亮直,數讒之於紹,紹遂忌豐。
田豐雖然被下在獄中,以他在冀州的威望,在獄中的生活過得並不差。獄中小吏對田豐奉若上賓,敬為神明,極為殷勤,照顧的非常周到。自袁紹領兵南下之後,不僅允許田豐的友人前來探視,還每日負責為他傳遞消息。田豐在獄中也能每日讀書不倦,泰然自若。
田豐在獄中。
一日,典獄長王二來見豐曰:“與別駕賀喜!”
豐曰:“何喜可賀?”
王二說:“袁將軍大敗而回,君必見重矣。”官渡之敗的消息已經傳回冀州,各地人心惶惶。
豐笑曰:“吾今死矣!”
王二曰:“人皆為君喜,君何言死也?”
豐曰:“袁將軍外寬而內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敗則羞,吾不望生矣。”
王二大驚,這時專門負責照顧田豐飲食起居的獄吏黃五正在為田豐整理書卷,聞言神色一黯。
當日下職之後,黃五來到鄴城最大的酒樓暢歡樓飲酒。
暢歡樓乃是鄴城最大的酒樓,樓中來往食客三教九流無所不包,消息最為靈通。黃五尋了一樓靠窗的位置坐下,很快就有一店中夥計上來招呼他。
“地振高岡,一派溪山千古秀。”黃五趁人不注意,對夥計說道。
“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
“把這個交給上麵,就說十萬火急。”黃五從袖子裏拿出一個密封的蠟丸,交到夥計手裏,冷然低聲道。
這一切都是在快速隱秘的過程中完成。
袁熙離開前,曾將鄴城的繡衣使者交給甄宓,讓她相機行事,保護田豐。
不久之後,就有一人自暢歡樓前門離開,手中提著食盒。大將軍府二公子的夫人素喜暢歡樓的酒食,暢歡樓每日都專門有人送過去,而繡衣使者每日也通過這種方式將外間最新的消息通報給甄宓。
甄宓看過遞進來的消息後,秀眉微皺,營救田豐刻不容緩。隻在紙條上回複“救”字後,又原封退回。自有下麵的人想出具體的措施來。
在得到甄宓的指示後,繡衣者迅速行動起來。在鄴城監獄內,繡衣者早就安排好了人,自古以來,想在監獄內隨便整死一個人是很容易的事,可是怎樣救一個人確實有些難度,既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又要不惹人懷疑。
眼下鄴城之中,審配無疑使權勢最重的一個人,而他要一心想要田豐死,既要救出田豐,又不能讓審配懷疑。
幾天之後,袁紹遣來賜死田豐的使者尚在路上,鄴城監獄在深夜之中突發大火,冀州長史田豐被燒死在獄中。屍體成了一片焦炭,不能辨認。
又過了幾日,甄家商鋪有一隊商隊從鄴城出發返回中山,隊伍中多了一張陌生的麵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