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官渡慘敗(1 / 3)

袁軍在營寨之中見正北上火光衝天,慌忙報於袁紹。袁紹知是烏巢有失,急忙召集文武,商議出兵相救之策。

大將張頜奏說:“願隨高覽領本部兵馬往救烏巢。”

謀士郭圖自私一計,出列道:“曹軍大軍劫我糧草,其營寨必然空虛,可遣大兵進擊曹軍營寨,曹軍襲烏巢之眾必然回師救援,我軍可於路設下埋伏,此圍魏救趙之計也。”

張頜曰:“非也。曹操多謀,外出必有內備,以防不測。如果攻打曹軍營寨不能取勝,烏巢又失,則我軍將陷於萬劫不複之地。請主公深思。”

郭圖曰:“曹軍大軍輕出,豈能留兵在營。”

袁紹遂使張頜、高覽二人引兵攻打曹營,又遣大將蔣奇領軍一萬往救烏巢,以求萬無一失。

隻是蔣奇實在窩囊,被曹軍偽作淳於瓊部下,斬於陣前。

烏巢一路盡失。袁紹仍不自知。

卻說張郃、高覽攻打曹營,左邊夏侯惇、右邊曹仁,中路曹洪,一齊衝出:三下攻擊,袁軍大敗。比及接應軍到,曹操又從背後殺來,四下圍住掩殺。張郃、高覽奪路走脫。

袁紹收得烏巢敗殘軍馬歸寨,見淳於瓊耳鼻皆無,手足盡落。

紹問:“如何失了烏巢?”敗軍告說:“淳於瓊醉臥,因此不能抵敵。”

袁紹怒,立斬之。

郭圖恐張郃、高覽回寨證對是非,先於袁紹前譖曰:“張郃、高覽見主公兵敗,心中必喜。”

紹曰:“何出此言?”

圖曰:“二人素有降曹之意,今遣擊寨,故意不肯用力,以致損折士卒。”

袁紹正值氣頭上,不急深思,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歸寨問罪。

郭圖先使人報二人雲:“主公將殺汝矣。”

及紹使至,高覽問曰:“主公喚我等為何?”

使者曰:“不知何故。”

覽遂拔劍斬來使。郃大驚。

覽曰:“袁紹聽信讒言,必為曹操所擒;吾等豈可坐而待死?不如去投曹操。”

郃曰:“吾亦有此心久矣。”

於是二人領本部兵馬,往曹操寨中投降。

夏侯惇曰:“張、高二人來降,未知虛實。”

操曰:“吾以恩遇之,雖有異心,亦可變矣。”遂開營門命二人入。

二人倒戈卸甲,拜伏於地。

操曰:“若使袁紹肯從二將軍之言,不至有敗。今二將軍肯來相投,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遂封張郃為偏將軍、都亭侯,高覽為偏將軍、東萊侯。二人大喜。

卻說袁紹既去了許攸,又去了張郃、高覽,又失了烏巢糧,軍心惶惶,一片頹勢。

........

官渡戰雲密布,袁軍敗象顯露。

湖陽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袁熙於船中置有佳釀,甘寧親自下水捉了幾條鮮美的大魚,黃忠親自操刀,幾人通力合作置辦了一桌豐盛的酒宴。四周軍士已經撤去了,甘寧的部下也被他打發回了老巢。船上,袁熙、趙雲、魏延、黃忠、甘寧僅此五人而已。

袁熙近來名聲鵲起,先有大儒孔融為其張目,後又汝南衣帶詔與求賢令之事,後將軍之名傳遍大漢,特別是豫州、荊州、揚州更是家喻戶曉。

甘寧、黃忠二人應邀上船,也不怕袁熙使詐。其坦蕩心胸令袁熙大為佩服。

“這位就是為二位壯士解箭的趙雲趙子龍將軍。”兩人上船後,袁熙指著一臉冷峻的趙雲向兩人介紹道。

兩人聞言上前相見,三人都是武藝卓絕之輩,頓時有些躍躍越試之意。

袁熙笑著招呼道:“我船上有帶自宛城的佳釀,三位英雄可願飲之?”

“有何不敢?”黃忠、甘寧異口同聲說道,兩人都不願落了己方的氣勢。

待三人落座後,袁熙招呼在一旁警戒的魏延也來坐下。為幾人倒上酒後,袁熙道:“黃忠,字漢升,宛城人,中平元年黃巾賊之亂,曾連斬黃巾大小頭目三十人,武藝高強。甘寧,字興霸,巴郡人,嫉惡如仇,曾在劉焉手下為官,後聞劉焉欺壓百姓,奮而刺之不得,遂東走荊州,隱居南陽。兩位壯士,我說的可對?”

袁熙嘴角含笑,初赴宛城之時,和洽、魏延等人就提起黃忠、甘寧之名,袁熙留意於心,著人多番打聽,又調了南陽一地的繡衣使者詳加打探,對兩人的底細早就一清二楚。就連怎麼招募兩人入彀,心中也有了大概的定計。

黃忠有獨子黃敘,卻不幸體弱多病,若能為其獨子黃敘求得良醫,不信黃忠不會感恩來投。然而就“醫聖”張仲景都束手無策,天下間也就隻有飄渺無蹤的神醫華佗能夠醫之了。華佗行蹤不定,好在袁熙手下的“繡衣使者”借助甄家商鋪也是眼線遍及天下,想要找到神醫華佗應該不難。至於甘寧甘興霸頗有建功立業之心隻是未逢明主,隻要能給他足夠的信任和施展的舞台,想來招入麾下也不是難事。

黃忠、甘寧頓時愣在那裏。

袁熙微微一笑,招呼兩人坐下。

“明公,吾不願與賊寇為伍。”黃忠突然指著甘寧怒氣衝衝的說道。

卻說黃忠本在宛城家中為獨子黃敘治病,又為何到了湖陽與甘寧相鬥?原來黃忠有一友人居於湖陽縣中,家中略有餘財,卻為甘寧部下所劫掠,這才請出隱居在家的黃忠前來與甘寧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