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官渡慘敗(3 / 3)

說完後,袁熙真誠的看著甘寧,等他做最後的決定。

其餘幾人也都看著甘寧,氣氛一時冷凝。

甘寧抬頭正好迎上袁熙真誠的眼神,仿佛是卸下千斤重擔,緩緩的吐出一口濁氣。

時間仿佛過去很久,又仿佛凝固起來。

“巴郡甘寧拜見主公!”甘寧撩袍跪倒在地。

停止的時間又開始轉動起來。

“我的水軍大都督,快快請起。”袁熙神情一振,上前扶起甘寧。

“恭喜後將軍得此良將。恭喜興霸兄得遇明主。”其它幾人上前祝賀道。

甘寧拉住向兩人祝賀的黃忠衣袖,對他說道:“漢升兄言主公乃是明主,何不與我一同報效。將來也好一起並肩作戰。”

黃忠聽得,一聲歎息,道:“非不願,是不能爾。我有一子黃敘,自幼體弱多病,若我出仕恐無人照料。”說道這裏黃忠長歎了一口氣。

袁熙在一旁聽得,笑道:“漢升不必心憂,令郎的病天下間有人可醫。”

“可是神醫華佗。”

“正是。”

“忠亦知之。然華神醫行蹤飄渺,天下之大,又改到何處去尋找呢。”

“若漢升信得過袁熙,尋找華神醫之事,熙願意一肩承擔。以我河北之人力、物力相信尋找到華神醫應該不難。”袁熙肯定的說道。

華佗雖然行蹤飄渺,然而河北袁家乃是天下第一大閥,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相信尋找到華佗應該不是件難事。

“如此,便多謝後將軍了。”黃忠道,“至於出仕一事,忠還要在思量思量。”

“無妨。袁熙這裏永遠都有漢升的位置。”袁熙興奮的說道。

得一甘寧,又得黃忠承諾,袁熙十分的滿足。

“主公,寧有一事相求。”甘寧突然說道:“我在湖陽寨中頗有錢糧財帛,部眾多在彼處。寧欲往彼處收拾部屬,以助主公,不知主公能盡信否?”

袁熙神情一怔,很快又恢複自然,道:”此誠所願爾。今日與君相約,三日後湖陽城中,望公必來。”

甘寧拜辭而去。

魏延道:“甘寧此去,恐不複來爾。”

“興霸信義之士,必不負我!”袁熙道。

三日後,湖陽城。

甘寧領著八百部眾並十餘車財物到彼。

眾人感歎袁熙識人之明。

半月之後,黃忠到家,感激袁熙相贈之誼,袁熙又曾以”騰霧“相贈,黃忠本是忠厚之人,遂收拾家眷細軟,往宛城認主袁熙。

一月之間,袁熙得一子二將,歡喜無限,卻不知危險正在慢慢靠近。

.....................

官渡,袁軍烏巢糧草被燒,大將淳於瓊戰死。後張頜、高覽被逢紀讒佞,陣前投敵。河北四庭柱顏良、文醜戰死,張頜、高覽投敵,河北雙龍田豐、沮授盡皆下獄,敗勢以現。

曹營之中,許攸又勸曹操趁袁軍軍心大亂之際從速進兵;張郃、高覽新降之人為立戰功請為先鋒;曹操大喜。即令張郃、高覽領兵往劫紹寨。當夜三更時分,出軍三路劫寨。混戰到明,各自收兵,紹軍折其大半。

荀攸獻計曰:“今可揚言調撥人馬,一路取酸棗,攻鄴郡;一路取黎陽,斷袁兵歸路。袁紹聞之,必然驚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動時擊之,紹可破也。”操用其計,使大小三軍,四遠揚言。

紹軍聞此信,來寨中報說:“曹操分兵兩路:一路取鄴郡,一路取黎陽去也。”紹大驚,急遣袁譚分兵一萬救鄴郡,韓猛分兵一萬救黎陽,連夜起行。

曹軍探知袁紹兵動,便分大隊軍馬,八路齊出,直衝紹營。袁軍俱無鬥誌,四散奔走,遂大潰。袁紹披甲不迭,單衣幅巾上馬;幼子袁尚後隨。張遼、許褚、徐晃、於禁四員將,引軍追趕袁紹。紹急渡河,盡棄圖書車仗金帛,止引隨行八百餘騎而去。操軍追之不及,盡獲遺下之物。所殺八萬餘人,血流盈溝,溺水死者不計其數。操獲全勝,將所得金寶緞匹,給賞軍士。於圖書中檢出書信一束,皆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

許攸曰:“可逐一點對姓名,收殺之。”

操曰:“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遂命盡焚之,更不再問。

卻說袁紹兵敗而奔,沮授因被囚禁,急走不脫,為曹軍所獲,擒見曹操。操素與授相識。授見操,大呼曰:“授不降也!”操曰:“本初無謀,不用君言,君何尚執迷耶?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慮也。”因厚待之,留於軍中。

沮授乃於營中盜馬,欲歸袁氏。操怒,乃殺之。授至死神色不變。

操歎曰:“吾誤殺忠義之士也!”

命厚禮殯殮,為建墳安葬於黃河渡口,題其墓曰:“忠烈沮君之墓。”

後人有詩讚曰:

“河北多名士,忠貞推沮君:

凝眸知陣法,仰麵識天文;

至死心如鐵,臨危氣似雲。

曹公欽義烈,特與建孤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