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明字叔治,辛毗字佐治,二人都不過是二十出頭的年紀,與留守鄴城的辛評字仲治共為潁川大族辛氏子弟。
初平元年,關東義兵群起討董。潁川荀、辛等大族紛紛舉族遷往冀州避禍。後來袁紹入主冀州,辛氏一族便為袁紹征辟,辛評因此進入了袁紹的幕府,為袁紹所重。辛毗,辛明二人當時尚未及冠,所以直到建安二年二人才舉孝廉進入袁紹幕府,但因二人太過年輕不為所重,一直都是做一些書吏類的事情。
兩人年少氣盛又自負才學卻認為自己一直沒有得到施展的機會,袁熙坐鎮幽州手下缺少人才他們的機會比在冀州要多了許多。但二人作為世家子弟,深知出仕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牽扯到家族方方麵麵的利益,所以也不敢私自做主。
辛家現任家主辛評乃二人同胞兄長,又有大將軍軍令自然不會允。隻是潁川辛氏在繼承人之爭中已經明確表態支持袁譚(二人胞妹辛蓉嫁與袁譚為妻),如果二人出任袁熙的屬官,保不齊袁譚會心有芥蒂,影響兩家關係。這讓他們二人很是矛盾和擔憂,無奈之下,二人隻得修書一封,將此間情形詳細的敘述了一番,著親信連夜送往冀州,請其兄長做主。
................
審榮,字伯華,乃冀州別駕審配之侄。審家乃冀州大族,審榮父母早亡,自幼跟著叔父審配過活。審家在袁紹入主冀州之時,出力頗多,所以審家頗為袁紹倚重。審配之女更是嫁與袁尚為妻,所以審家已經選定了袁尚作為日後輔佐的對象。審榮並不擔心自己出任袁熙的屬官會讓袁尚不滿。隻是今天袁熙的表現讓審榮隱隱覺得袁熙並不像表麵看上去的那麼簡單。夤夜之間,將此間之事詳細的敘述了一遍書信一封傳回冀州。
.................
荀諶,字友若,此時正在自己的住所內坐立不安,愁眉不展。袁熙今天舉薦自己出任幽州屬官,在他看來是把他,把荀家放在火上烤。
話說這荀諶本不是猶豫,膽小之人,當年曾憑一口利牙、三寸之舌說降韓馥,為袁紹入主冀州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在袁營中地位很高,一直很受袁紹器重。特別到了初平年間,其兄荀彧帶著數家潁川豪族北上冀州使荀諶在袁營中的地位更是遙遙直上,超然於眾人之上。然而初平二年,其弟荀彧棄袁投曹使荀諶在袁紹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要不是袁紹乃是念舊之人,恐怕冀州早就沒有了荀諶的位置。
從此以後,荀諶在袁營中行事夜越來越低調,除了必須出席的場麵,一直深居淺出,不妄與人交往,荀氏子弟在冀者也是閉門讀書,從不輕易與人相交和衝突。總之是盡量少觸袁紹的逆鱗,荀諶與荀家才得以保全。
然而今天袁家父子出人意料的又將荀諶推到了前台,荀諶很是憂心,不知福禍如何。看著自己父親坐立不安的樣子,荀諶次子荀閎出聲問道:“父親,何事如此不安。
“哦,仲茂啊,什麼時候過來的?”見是自己最欣賞的次子荀閎,荀諶有些懸著的心的放下來不少。
“父親,孩兒在門口站了有一會了,見父親正在想事,孩兒不敢打擾。”穎川荀家以詩書傳家。族中子弟各個知書識禮,舉止優雅有禮。
“恩,閎兒可知今天堂中之事,主公令我出任二公子屬官,為父心中不安。”
“父親,想主公父子皆是愛才之人,當不會因為伯父(荀彧)南下投曹之事而對父親心存芥蒂的。而且我荀家畢竟是百年望族,雖比不得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可在天下人心中的分量絲毫不亞於袁楊二族。主公縱然對父親不複往昔信任,可是但也不會親易加罪父親和我荀家吧。且二公子性情向來寬厚,父親在幽州不必和冀州一樣小心翼翼,更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一展心中所學,向天下人,向族人證明父親根本就不比伯父差。”
荀諶想起前段時間從兗州傳過來曹操對自己兄長荀彧的評價“吾之子房也”以及族中長輩自幼對荀彧的重視,心理就有些異樣,他自負才學不亞於乃兄,隻是時運不於其兄。他也曾想若是當日是自己南下而不是其兄,他相信自己也能博得“高祖子房”的評價。隻是世事沒有如果,今日出仕幽州何嚐不是個機會。而且以袁熙今日在眾人麵前的表現,自己不是沒有青史留名的機會。想通了其中關節,荀諶整個人都輕鬆下來。又與荀閎說了一會話,囑咐他們在冀州隻能閉門讀書,切不可給有心人留下把柄。父子二人越談興致越高,漸漸的也忘記了時間。二人都覺得今日可能就是荀家重要的轉折點,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