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文/二毛

我品嚐過的幾家主題餐廳

北京最早的川菜聖地無疑是四川飯店,我最初經常光顧,但吃的川菜多了,再地道也有些乏味,便慢慢開始尋找一些新派川菜,後來幹脆與幾位四川朋友籌辦了“天下鹽”餐廳,定位就是主題川菜。

天下鹽餐廳的主題是四川人,菜品以我開發的“二毛創意菜”為特色,加上詩歌、文化的陪襯,個性鮮明,一開張就大受歡迎,很快樹立了品牌,曾被《三聯生活周刊》評選為“100家全國最佳餐廳”。

天下鹽主題有三個要點:立足文化區、藝術裝飾和詩歌創意菜品。第一家天下鹽開在北京的798藝術區,有自己的個性與氣場,裝修上選用了頗具後現代感的包豪斯風格,加上菜品的藝術化表現,營造出藝術川菜的感覺。第二家天下鹽選擇了北京南新倉具有600年曆史的皇家糧倉,餐廳所在地就是文物建築,整個風格更加古樸,內部裝修延續了藝術氣質,牆麵上定期更換畫作,形成“布展”的概念,同時製作了很有意思的“食色讀本”菜譜,每道菜都配上一句我撰寫的詩,比如我給“番茄豆花魚”配的小詩是:世上有豔福,有豔遇,有豔詩。當番茄遇到豆花,豆花再遇到魚,這世上就有了豔菜。

說到詩歌,北京還有家著名的主題餐廳——大董烤鴨,它把唐詩宋詞文化融入到菜品中,顯得格調高雅不俗,同時對器皿非常講究,自成特色。在菜品上,大董別出心裁地按“春、夏、秋、冬”分為四季主題,暗合孔子“不時,不食”的古老飲食理念,這在反季節菜流行的時代很難得。

大董的菜譜古色古香,文化氣息濃厚,整個菜譜以《風雅頌》分類:“風”是特色菜;“雅”是主體菜;“頌”是酒單。詩詞的運用並不是單獨的發揮,而是與菜品的“形”,再加上器物的陳設,提煉出了很切合的“意境”,比如一道“糖醋小排”,配的詩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樣不僅突出了菜的意境美,還使整道菜頗具氣象。

主題餐廳可以高雅閑適,也可以另類刺激。我見過最刺激的莫過於“廁所”主題的餐廳,名字就叫“便所”,標誌是一男一女,很像衛生間的logo,英文名字幹脆就是mordentoilet。準確地講,“便所”是把浴廁文化、盥洗間文化融入到餐飲裝飾中,店麵大量采用水管、盥洗器皿,浴缸、坐便器、小便器等做背景和器皿,比如座椅就是馬桶,盤子往往是便器形狀的瓷器,還有一些與廁所主題有關的食物,比如形狀極像大便的冰淇淋。

由於80後消費人群的興起,漫畫風格的主題餐廳也陸續出現,北京工體旁有家感覺粉嫩的hellokitty主題餐廳,服務員是女仆裝,內飾全部是hellokitty裝飾的,連菜品也都有hellokitty貓的裝飾,感覺非常柔美,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年輕男女。

主題餐廳的八大要件

主題餐廳是餐廳文化發展到全球化時代的必然,也是消費者追求多樣化的客觀需求,對於餐廳經營者,樹立主題,可以更有效地打出品牌,吸引食客,還可大大延伸餐廳的內涵與菜品的生命力,開拓更多的創意空間。

主題餐廳的“出奇製勝”不外乎以下幾招:

裝修上出奇,比如hellokitty餐廳。

菜品器皿上出奇,比如大董烤鴨。

菜譜出奇,比如天下鹽的“食色讀本”。

場所出奇,很多飯店本身就是有故事的建築,比如天下鹽在皇家糧倉、北京的王府飯店、故宮裏的餐廳等。

文化重現主題,比如紅樓夢主題餐廳、水滸傳主題餐廳、我策劃過的金瓶梅主題餐廳,把古典名著中的餐飲文化發掘出來,加以複原、改造,形成特色。

類似的文化複原主題餐廳還有80後課堂主題,把上課的黑板課桌、玩具、遊戲等作為餐廳要素。另外還有文革主題、大躍進主題等等,都有餐廳實踐。

以食材取勝,比如全驢宴、豆腐宴、全羊宴、全豬宴主題的餐廳。

宗教主題,最著名的莫過於以佛家素菜為特色的功德林,也可以算作食材獨特。

比較獨特的,目前還少有人嚐試的是菜式的出奇。我策劃過一個釀菜的主題餐廳,其所有的菜都是以釀菜的形式出現,不管是煎炒烹炸,最後出現都是釀於一盤,味道融合醇厚,特色鮮明。

主題餐廳除了品牌的作用,更是菜品創新的捷徑。我開過一家以雞為主題的麵館,打通了麵與雞這兩種食材,大大豐富了麵的做法。這種頗有實驗色彩的美食創新,往往能開發出新穎的、別具一格的流行美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