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文/二毛

一道講求意境的菜,可稱之為“創意菜”,一個餐廳如果整體都講求營造某種意境,可稱之為“主題餐廳”……主題餐廳是餐廳文化發展到全球化時代的必然,也是消費者追求多樣化的客觀需求,對於餐廳經營者,樹立主題,可以更有效地打出品牌,吸引食客,還可大大延伸餐廳的內涵與菜品的生命力,開拓更多的創意空間。

中國傳統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但在全球化的今天,要想開一家成功的餐廳,光靠色、香、味已遠遠不夠了,還要講求“形、器、養、意”,也就是在菜品的“排盤包裝”、“器皿”、“營養”以及意境、文化內涵上有創新與突破。

而“意”,可算是美食七種境界中的最高層次,更是美食家、餐廳經營者最大有可為的領域。一道講求意境的菜,可稱之為“創意菜”,一個餐廳如果整體都講求營造某種意境,則可稱之為“主題餐廳”。

主題餐廳的湧現,是當今美食發展的一個潮流,不僅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連縣城一級也都開始越來越講求主題概念。

不久前,我的一位朋友準備在重慶黔江老家開一家韓國風味餐廳,邀請我去品嚐。我的第一感覺是:“這真是個全球化的時代!”而黔江是重慶的一個區,地處武陵山區的深山,那裏竟然也開起了韓國餐廳。

這些年主題餐廳的勃興,大背景就是全球化,餐飲的全球化融合。

張翰辭官與餐飲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前提是信息與交通的高度發達,使得不同地方的人們交流十分方便,各地飲食、各國飲食也隨之而變得空前融合。

《晉書·張翰傳》曾記載張翰因為思念家鄉美食“蓴羹、鱸魚膾”而飄然辭官的故事:“張翰在洛,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苑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忘,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要是在今天,身在洛陽的張翰大人想吃家鄉蘇州的美食,在洛陽當地就可以吃到。如果實在想回蘇州老家,也不必辭官,他隻需要在雙休日搭上飛機或高鐵,早上出發,當天就能到達蘇州!

如此便利的條件下,各地美食乃至各國美食融彙於一個城市裏,是自然而然的事,你甚至在一條街上就能吃到幾十種不同的主題美食,比如北京的簋街、成都的寬窄巷子。

當原本天各一方的美食彙集一地,甚至麵對麵開店時,如何營造特色來吸引食客,成了店家的當務之急。但由各地菜係、各國菜色發展成主題餐廳,還需經曆兩個階段,首先是菜係本身足夠完備。比如在10年前,想在北京吃到正宗的川菜還不太容易,而現在川菜館已遍布大街小巷,此時,如何做得有特色就很重要了,主題川菜館也就應運而生。

主題餐廳說起來神秘,其實很好理解。在全球化時代之前,中國就已有八大菜係存在,加上各地特色菜肴,一些獨特的菜式,比如滿漢全席、全羊宴,都可以算做主題,隻不過那時還是以菜係來命名,不像現在這樣如此個性與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