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人剛來芬蘭的時候,都會覺得芬蘭人比較冷漠。他們很少主動交談,即使和你交談,話也不多,常常使對話陷入尷尬境地,甚至會給人以高傲的印象。德國詩人布雷希德曾於1940年間在芬蘭流放了13個月。他用“一個用兩種語言沉默的民族”的句子來形容芬蘭人。這句話也從此成為芬蘭的諺語。實際上,芬蘭人這種態度確實不是冷漠,而是地地道道的羞澀,而且不分男女。他們往往在聊天時不敢長時間和你對視,如果有稍顯熟絡的話語或舉動,即使是個30多歲的男人也有可能臉紅。
如果你在芬蘭坐車旅行,就能夠深刻體會到芬蘭人的沉默。在百無聊賴的旅途中,芬蘭的火車或是電車簡直就是死一般寂靜的地方。即使當整個車廂都塞滿人時也一樣。旅客們一動不動地坐著。他們遙望窗外,視線絕對不和對麵的人交彙,車廂中也沒有人開口說話。當有人要下車時,隻要半轉身子,對鄰座的人稍微望一下,旁邊的人馬上就能夠理解並立即起身讓開。在芬蘭的火車上,從陌生人那裏投來眼光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芬蘭人沉默的性格也突出地表現在芬蘭著名導演雅基·考利斯馬基的電影中。他是芬蘭最有名的電影導演,以“芬蘭三部曲”——《浮雲逝事》、《沒有過去的男人》、《薄暮之光》揚名國際。“芬蘭三部曲”裏的冷調、黑暗,呈現的就是快樂與憂鬱、希望與絕望並存的雙麵芬蘭。在他的電影裏,有時突如其來的靜默可以長達20分鍾。主角保持緘默,一直等到最後的幾句結束語才打破沉寂。情侶們互相依偎著,整天除了在一起不停地猛灌咖啡外,少有互相交談的溝通。
這裏的人即使是熟人見麵,也不怎麼打招呼,更別說聊天了。一位美國的語言學家曾開玩笑說,世界上最容易學習的語言就是芬蘭語了,因為芬蘭人幾乎不怎麼說話。
和熟人朋友交談,芬蘭人更喜歡用打電話而不是麵對麵聊天的方式進行,因此芬蘭是世界上手機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但芬蘭人即使打電話,聲音也非常低。有個笑話說,一個初到芬蘭的人來到大街上,他發現許多人都用手捂住半邊臉,而且表情憂傷。他就奇怪,芬蘭“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牙痛?”再仔細一看,才發現他們的手並非因為牙痛而捂住臉頰,而是握著移動電話在聊天。
一位到芬蘭學習的中國留學生曾經親自體會到了芬蘭人的沉默。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除了一個女孩的丈夫是芬蘭人,其餘都是中國人。這位芬蘭男人進門問候時隻是點頭微笑,隻字不吐,席間更是默默吃飯,絲毫不參與他們苦心用英語經營的聊天中。出於禮貌,這位中國留學生對這位芬蘭先生說:“你妻子的頭發很漂亮呀!”結果這位芬蘭先生仍然保持亙古不變的禮貌微笑看著他,沒有說一個字,連頭都沒有點一下。這位中國留學生一頭冷汗地溜到廚房跟主人說:“你說他很shy(害羞),可這也太shy(害羞)了吧!”
作為一位中國少數民族的土著醫生,在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工作的李得春曾到芬蘭留學一年。在芬蘭留學期間,他對芬蘭人不愛講話和沉默的個性百思不得其解,為此他專門向他的芬蘭朋友討教。朋友告訴他:“不多講話或講話聲音低是父母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教給我們的,父母親教育孩子,多說話是不禮貌的。”
看來,芬蘭人沉默的個性已經成為傳統的一部分了。這一點倒是與尊崇“言多必失”的古代中國人不謀而合。中國人的個性和芬蘭人的個性有不少相同的地方。歐芬力是一個充滿陽光、動感十足的芬蘭男生,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他臉上總是帶著芬蘭人典型的友善而略帶羞澀的笑容。2008年他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告訴記者,說自己特別崇尚孔孟的“中庸之道”。
不光中國人對芬蘭人沉默安靜的個性感到好奇,來到中國的芬蘭人也強烈感受到了兩國自然環境和人民個性的反差。2010年5月21日,中國芬蘭建築師論壇暨芬蘭建築作品展在天津大學舉行。會上,芬蘭赫爾辛基城市文化辦公室國際文化中心信息官員Martta Leea Loukari做了個發言。她說:“在我沒有來到天津之前,從我在芬蘭的公寓能夠看到一片安靜的景象,有很多鳥兒從我的窗前飛過。但我來到中國之後,早晨就沒有像在芬蘭時的寧靜感覺。我所感受的隻是一些喧鬧的生活以及交通所帶來的嘈雜聲。也許我們從早晨感受的這一點,可以看出中國和現在的芬蘭所經曆的不同。芬蘭這個國家更多地體現出一種自然簡單以及寧靜的感覺。我們在中國所感受的隻是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喧鬧,以及更多的人和事物……如果芬蘭人需要去娛樂或者需要放鬆,他們一般選擇到森林那樣的地方去;而中國人如果想娛樂,通常會帶上家人或者帶上朋友,去過一種社交化的生活。”
四、誠信廉潔
芬蘭人,從公務員到普通民眾,都非常誠信,以至於誠信到會給人太較真和不懂變通的刻板印象。可就是芬蘭人誠信的個性特征與芬蘭能夠實現幸福教育的目標息息相關。正是由於芬蘭人的誠信,在教育改革中,公務員和教師們才對政府和議會製定的教育改革法案和政策都積極地去實行,而不會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確保了他們教育改革的成功;正是由於芬蘭人的誠信,家長、學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門都相信老師,並給予老師足夠大的教育自主權;正是由於芬蘭人的誠信,老師才充分相信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對於芬蘭人的誠信,雖說芬蘭人覺得很自然,卻常常讓從異國他鄉來的人們感到非常驚訝甚至難以置信。一位曾在芬蘭留學的人士曾經談到,芬蘭公務員在接受考核時,會在考卷後麵附上答案。考生會嚴格按照考試規定,在前兩個小時做題,後10分鍾則對照答案。如果考生自己評估之後發現沒有通過的話,就要自覺補習、補考,直到通過為止。這位留學人士非常驚訝於這種附有答案的考核方式。難道考核方真的不怕考生去看了答案再作答嗎?難道考生真的能夠在答題時忍住不去看考卷後麵的答案嗎?當得知真的沒有人先看答案而作弊時,這位留學人士簡直對芬蘭人的誠信佩服得五體投地。
芬蘭人的誠信還體現在一些日常生活之中。在芬蘭的超市買東西,沒有工作人員來稱顧客買好的東西,需要顧客自己去稱重並打價格條碼。他們具體的做法是給每個需要稱重的商品一個編號,顧客選好所需商品的數量時,就去稱重,隻需要按下該商品的編號,價格條碼就自動出來,然後顧客再把這個價格條碼貼到商品上去收銀台付款。一位剛到芬蘭工作的中國女孩就曾經對這個無人監管的秤嘀咕:“難道超市不怕別人買了價高的東西但是在打印價格條碼時卻選擇價格便宜的商品種類嗎?”芬蘭人對於別人的信任度相當高,這是一種多麼可貴難得的社會資本。這位在芬蘭工作的中國女孩對於芬蘭人為何這般誠信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她和她朋友聊天時才揭開了這個謎底。她朋友是一位清潔工,當他們談到這位清潔工朋友的工作內容時,這位中國女孩對於清潔工的工錢如何計算非常感興趣。原來芬蘭的清潔工按小時計算工資,但一旦在酒吧之類場所遇到有醉漢嘔吐物、大小便或者血漬等需要清潔時,就會有額外的收入。因為對於這樣的清理,清潔工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清潔工需要把清理這些地方的數量標示在清潔表上,公司根據此記錄額外付工錢。聽完這種支付方式,這位中國女孩好奇地問:“你自己標注數量?你不需要照照片或者證明人來證明你到底清掃了多少?”清潔工朋友答道:“不用,憑自覺。”“可是這也太容易欺騙公司了啊,這不是清潔工想寫多少就寫多少?”這位中國女孩繼續追問。這位清潔工朋友笑笑說:“不會的,你不是唯一給這個酒吧清潔的清潔工,酒吧老板也不是第一天經營酒吧。他每個月在清潔一項的支出是固定的,相差個百把歐元的不算什麼。但是如果每次一到你清潔,他的支出就高出其他清潔工很多,不用多久,半年吧,他就明白你是什麼人了,同時你也就失業了,而且你很難再找到工作了,因為你丟了誠信!”原來在芬蘭,做人誠信不僅關乎個人的道德觀念,還與個人的工作前程息息相關。
更讓人驚奇的是,在芬蘭,即使入獄的犯人,也表現出不俗的誠信。芬蘭的監獄既沒有大門和圍牆,也沒有武裝警衛。
芬蘭人整體都非常誠信,公務員的廉潔水平更是非常之高。從2001年到2007年,芬蘭有6年被透明國際評為最為廉潔的國家。這個結果頗讓俄羅斯人不服,因為他們國家在透明國際的排名中腐敗程度不斷上升。實際上,俄羅斯的腐敗在國際社會中都臭名昭著。曾有一個留學俄羅斯的朋友告訴我說,俄羅斯的大學教授甚至都要向學生索賄,腐敗可以說已經滲入到了俄羅斯的每個角落,以至於有俄羅斯的官員把腐敗的定義限定在一個很狹窄的範圍之內。曾任俄羅斯內務部部長的盧夏羅曾針對“70%的俄羅斯政府官員都是腐敗的”這個說法給以回應。他說:“隻有那些和有組織犯罪團夥有勾結的政府官員才可以認定是腐敗的官員,請不要錯把受賄和腐敗等同起來。”
一位不服氣的好事的俄羅斯記者想要親身實驗芬蘭被稱為最為廉潔的國家是否名副其實。在和芬蘭警方事先打了招呼之後,他決定在芬蘭“以身試法”。這位記者在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2008年7月30日)上撰寫了他的經曆:
我剛超速10公裏,就被警察攔住。出示證件,下車,酒精測試,在完成例行的一套程序後,他毫不同情地說,我必須跟他走一趟。我立即小聲地說:“1000歐元,就現在,然後我們各奔東西。”他臉色變了,吃驚地問:“1000歐元?”“對,沒人知道,這相當於您一半的工資,不是嗎?”接下來的對話是在警察局進行的。由於我是外國人,他沒好意思給我戴手銬,但筆錄少不了。幸虧上級及時打來電話,解釋這是《論據與事實》周報與芬蘭警方聯合進行的一個實驗。那位警察向我道歉,送我到門口時他問:“您真的以為我會收錢嗎?我可不是白癡,拿自己的工作冒險。拿錢後我可能就要去大街上掃雪了,也許連掃雪都不讓我做……”連著一個星期,我在芬蘭數個城市做著俄羅斯司空見慣的事:向交警行賄。實驗都以我的失敗告終:所有警察都拒絕受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