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福教育的性格基因(3 / 3)

做了這個實驗之後,這位俄羅斯記者不得不服了。看來,最為廉潔的芬蘭可不是浪得虛名。

芬蘭公務員的誠信和廉潔,在外國人看來,似乎還有些傻裏傻氣和不知變通。對芬蘭的公務員來說,收禮和吃請絕對是天大的事,必須非常謹慎。芬蘭的公務員進入政府工作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趕快向有經驗的公務員請教,到底界限在哪裏,以免誤觸法網。老公務員會告訴他們,一般的經驗是:可以喝一杯啤酒,或者吃一個三明治,但如果不小心喝了別人的葡萄酒,那麼分分鍾都可能出問題。芬蘭的法律規定公務員不能接受價值較高的禮品,而他們對價值較高還有細化的定義:根據物價指數調整,一般在25美元(20歐元)左右。

曾經有一位從中國到芬蘭的赫爾辛基工業大學進行短暫學術交流的人士,在芬蘭學習和交流期間,得到赫爾辛基市貿易工業局局長很多的關心和幫助。學術交流活動結束的前一天,他打算宴請這位工業局局長以表謝意。這位工業局局長欣然答應。到了約定的時間,這位局長先生騎著自行車來了,這讓這位要請客的中國人感到很意外。原來芬蘭對公務用車的管理很嚴,在芬蘭中央政府公務員係統中,除總統外,隻有總理、外交部長、內務部長和國防部長4個人享有固定的專用公車待遇。而在赫爾辛基市,隻有市長一人享受這一待遇,且隻能在上班時間使用。其他公務員用車需事先向政府辦公部門申請並講明去向,政府有專門的監控中心,隨時可以掌握公車行蹤,一旦發現有人公車私用,此人將會遭到嚴懲。

更有意思的是,吃飯的時候,這位局長先生隻要了一杯啤酒。而且每上一道菜,他都要仔細地詢問價格,價格太高的他堅決不吃。宴請結束,這位從中國來的人士誠摯地邀請局長先生到中國考察,沒想到這位先生麵露難色。他說:“我們的辦公費用來自市民的稅款,我們必須對納稅人負責,出國考察經費沒有被列入預算,我需要自己籌夠了錢才能去。”

五、堅忍不拔

芬蘭人沉默、謙虛和誠信的性格給人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個芬蘭詞“Sisu”更能真正體現芬蘭人最本真的性格。“Sisu”用來形容工作認真、擁有決心及毅力的人。在有很多芬蘭人參加的體育比賽中,經常可以聽到這個詞。“Sisu”可能是很多外國人知道的第一個芬蘭語單詞,這個詞體現了芬蘭人骨子裏的意念。芬蘭人在麵對挑戰的時候,總是用“Sisu”來給自己打氣,鼓勵自己勇敢麵對挑戰,就像我們中國人喜歡用“加油”來為自己和別人打氣一樣。

芬蘭人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也體現在他們走向幸福改革的路途中。要在全國範圍內實現教育平等的目標,因為涉及到方方麵麵的利益,改革複雜而艱難。但是芬蘭人將“Sisu”精神用在了教育改革中,穩穩當當、紮紮實實往前走,並最終打造了令世人羨慕的幸福教育之路。芬蘭人堅忍不拔的“Sisu”精神從遙遠的古代一直延續到今天,可以說是芬蘭高度競爭力背後的精神支柱和寶貴的文化遺產。

6000多年前,芬蘭人憑借著“Sisu”的精神來到這片寒冷的土地上進行開發、獵熊,在封凍的海峽裏駕駛破冰船。也是憑借著這個精神,在長達七個世紀的時間中,芬蘭與瑞典和俄國頑強鬥爭並取得獨立。也正是憑著這種精神,芬蘭才能夠以一個小國的力量,在二戰時不屈不撓地保衛自己國家和民族的主權。值得一提的是,芬蘭是二戰時唯一一個沒有失去主權的歐洲國家。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二戰後為了償還戰債的芬蘭人任勞任怨,在短短七年時間裏就完全還清。芬蘭人至今還會打趣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怎麼會這麼老實,而沒有想過要賴賬呢,因為賴賬的情況在其他的戰敗國非常普遍。

諾基亞的首席執行官Jorma Ollila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過:“轉變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很大的勇氣、耐心和決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芬蘭人會用‘Sisu’來戰勝一切困難。”

在芬蘭,有一個“Sisu”命名的著名卡車品牌。這個卡車品牌在1931年建廠,總部位於芬蘭卡爾加。由於芬蘭靠近北極,國內路況複雜,Sisu卡車非常注重在較差路況條件下的性能,因此Sisu卡車越野性能很好。Sisu卡車又被稱為“極地卡車”。在林業和造紙業發達的芬蘭,每三輛運木材的卡車中就有一輛是Sisu。另外,由於Sisu卡車的傑出越野性能,它成為芬蘭國防軍的第一選擇。可以說,Sisu卡車很好地代表了芬蘭人的這種不怕困難、適應性強,看似笨拙、實則靈活的芬蘭民族精神。

六、享受生活

芬蘭人其實還是一個很會享受的民族。正是由於芬蘭人會享受,所以他們將教育也當作一種幸福的享受,而不像亞洲國家那樣崇尚苦讀的教育;正是由於芬蘭人會享受,所以他們給學生們的知識不但有用,還要學生們能夠學得有趣,學得輕鬆;正是由於芬蘭人會享受,他們設計的製度能夠讓教師們也把教育當作一種享受。

沉默、堅持,甚至顯得冷漠、傻裏傻氣的芬蘭人很容易給人不好打交道的印象。可有時,你認識的這些沉默的芬蘭人可能突然變得話多和熱情起來。對於這種鮮明的對比,如果你不明原因的話,很可能非常困惑。原來,芬蘭人喝酒之前和喝酒之後就會呈現出冷漠和熱情這樣兩個極端的個性來。難怪有人說,喝酒之前的芬蘭人不正常,喝酒之後的芬蘭人才正常。也有人說,在芬蘭,如果走在路上有人來和你囉嗦,千萬別理他,那一定是酒鬼。

一位從中國到芬蘭的留學生講述了他的房東態度在喝酒前後的反差:

第一次見麵時完全沒有話說。我問一句她答一句,也不看我。當時我想,這老太太好冷淡啊。第二次我搬家,到樓下時,她穿著小紅拖鞋迎接我,見到我就一個大熊抱。然後熱情地帶我上樓,接著給我一件件介紹她的家具電器,怕我不會用。之後就開始聊天,確切地說是她說我聽著。從她第一個老公說到她的孫子,從她在南非買的大象地毯說到打算去給她女婿買馬克杯,整整說了兩個小時,最後熱情邀請我跟她一起去買馬克杯。我心想這位奶奶今天是怎麼了,直到後來,我在廚房的小桌上發現了半杯沒喝完的紅酒才恍然大悟。

芬蘭人愛喝啤酒,芬蘭女人尤其愛酒,可以說無酒不歡。芬蘭人上班不喝酒,下班後酒吧裏、馬路上到處都可以見到喝酒的人。尤其是到了周五,年輕的男男女女都會成打成打地從超市裏買酒喝。

據2004年芬蘭通訊社報道,芬蘭全國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酗酒。早在1960年代,芬蘭全國人均純酒精的年消耗量僅為2~3升,但到了2002年,這一數字已上升到93升。因此,在歐洲人心目中,芬蘭人大半是酒鬼。調侃芬蘭人的笑話,都繞著酒精打轉。芬蘭人喝酒隻是為了要喝醉。芬蘭警察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把醉倒在電車上的民眾扛下來。

芬蘭政府曾經以官方專賣並課征全世界最重的87%烈酒稅,來加重酗酒的成本。近年來,芬蘭遵守歐盟規定,降了44%的烈酒稅,酗酒的問題進一步惡化。據芬蘭福利與健康部2006年統計,酒精傷害首次超越心髒病,成為芬蘭成年男性的頭號殺手;也有105%的成年女性死於酒精,危害不亞於乳癌。

芬蘭人對酒的喜好,主要還是與其寒冷的氣候有關。因為芬蘭所處的位置太寒冷了,芬蘭人大部分時間都會待在室內,交流比較少。加上芬蘭人非常不善於言辭和比較害羞,所以喝酒成為溫暖身體和解除寂寞的方式。難怪托瓦茲在其自傳《隻為快樂》中解釋道,你隻要在芬蘭待上一個冬天,就會理解芬蘭人為何嗜酒如命。

除了愛喝酒之外,芬蘭人還很會享受生活。芬蘭人認為休閑和工作一樣重要,甚至比工作更重要。芬蘭人不加班,商店和超市周日不開門。芬蘭人不會為了多賺錢而拖延自己的工作時間。普通的工薪階層,一年有6周的帶薪年假。

另外,芬蘭人還非常喜歡桑拿。芬蘭一家造幣廠進行民調,詢問什麼最能代表芬蘭,以便今後推出新的錢幣或紀念幣時,能有新的造型。結果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芬蘭人認為,芬蘭浴最能代表芬蘭,其次依序是芬蘭史詩和芬蘭交響樂。桑拿是芬蘭人的基本生活內容,幾乎每個家庭和單位都建有桑拿浴室。芬蘭人從呱呱落地起,終其一生都離不開桑拿。芬蘭全國總人口為500多萬,而全國各地各種形式的桑拿設施卻不少於160萬,也就是說平均每3個多人就有一個桑拿房。對於這一點,沒有到過芬蘭的人,也許難以想象。而到了芬蘭,就會真正理解“有人活動的地方就有桑拿”這句話了。桑拿習俗源自芬蘭,後來世界各地也將此享受引入自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