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芒市傣族剪紙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3 / 3)

3.基於Web的數字化平台

現代社會,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體中運用最多的領域也是互聯網技術,它也將成為主要的傳播媒介。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平台獲取需要的信息資源,使數字化的芒市傣族剪紙實現更為廣闊的傳播。隨著現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Internet信息資源逐漸發展為以Web為主流形式,由此看來,借助Web技術為芒市傣族剪紙的保護與傳承服務,是信息化時代要努力的方向。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通過互聯網和計算機處理信息也日益重要。在人機交互的過程中,網絡瀏覽讓人機交互的界麵和諧一致,這可以使信息的獲取與傳遞更加生動直觀。網絡瀏覽的重要內容是網頁設計,如何組織網頁內容成為相關人員關注的焦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怎樣呈現數據。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虛擬現實等技術,設計芒市傣族剪紙中的可視化部分,並把成果上傳到網絡空間讓用戶進行搜索及瀏覽,這樣,用戶就可以通過相關的網絡環境得到信息化處理後的傣族剪紙資源。對於芒市傣族剪紙的藝術作品、製作技藝和工藝流程等既可以通過靜態的照片圖片展示,也可以通過影像視頻來展示,甚至可以製作成flash動畫或三維立體動畫來展示,同時還可以分解傣族剪紙的創作流程,對其進行分步講解,使用戶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和傳習這門技藝。除此之外,以網頁形式為主的在線小遊戲也是人們了解和接受芒市傣族剪紙的另一途徑,通過互動遊戲的手段來對芒市傣族剪紙進行傳承將是前瞻性與創新性兼具的嚐試。與此同時,芒市傣族剪紙的相關機構還應該將新媒體及移動媒體的互動作用充分利用起來,利用多種Web平台的宣傳媒介,如微博、微信、社區網站等,使大眾加深對傣族剪紙這一民族技藝的了解,從而促進芒市傣族剪紙在不同群體之間的交流。

應用基於Web的數字化平台,可以實現信息資源的迅速傳遞和廣泛覆蓋,有效的填補廣播、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覆蓋盲點,更快地點對點地實現信息的交流、傳遞和互動。

三、結論

數字化技術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是一個新的思路,數字化技術展現出的藝術性和時代性,賦予了芒市傣族剪紙新的生命力,相應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平台的構建必然使芒市傣族剪紙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文化價值觀念。構建麵向芒市傣族剪紙藝術的數字化平台,能夠使更多的群眾深入了解這一民族民間藝術、最大化地實現資源的利用與共享,加強群眾對傳統藝術的認同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變了年輕人對傳統藝術缺失的情況,同時也必將為這門傳統的民間技藝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彭冬梅、潘魯生、孫守遷.數字化保護[J].美術研究,2006,(1)

[2]王耀希.民族文化遺產數字化.人民出版社,2009,(5)

[3]唐瓊、張玫.“美國記憶“與”共享工程”比較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1)

[4]李德仁.虛擬現實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8,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