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字檔案庫
數字檔案庫是利用多媒體與信息技術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變為文、聲、圖、像的形式儲存在網絡數據庫中,以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永久性的存儲和保護。現階段,芒市傣族剪紙的保護基本以采訪、拍照、書麵記錄和作品收藏等方式為主,這些傳統手段各自獨立、互相不兼容,它們忽略了芒市傣族剪紙賴以生存的民間民俗文化特性,僅僅是記錄了芒市傣族剪紙作為傳統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不能對其進行完整、係統的保存。
伴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高精度的圖像圖形處理技術與設備相繼出現,根據芒市傣族剪紙相關資料的類型,可以采取相對應的收集與記錄方式。如平麵掃描技術,用專門的設備對圖片、文字等平麵的信息進行記錄,這種資料記錄方式對於芒市傣族剪紙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借助先進的二維和三維掃描技術、數字攝像攝影、三維立體建模、圖像處理和虛擬場景等技術手段,實現精度獲取與保存剪紙工藝各層次構成的資料信息。建立芒市傣族剪紙的數字檔案庫,要在傣族剪紙原有及現存情況的基礎上,從其相關曆史資料、現存狀況資料、未來發展趨勢資料等方麵進行整理,做好充分詳實的數據記錄,並進行數字媒介載體收藏,如電子書、DVD、CD等,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數據庫對傣族剪紙進行保存和管理。除此之外,還可創建資料性的素材數據庫和符號庫,也就是說將傣族剪紙的各種造型、紋案和色彩等等這些主要的構成元素歸類整理成符號庫,這樣可以通過數字手段對各類符號進行提取組合,方便傳習者調用主要紋案對剪紙藝術進行創新。在符號素材庫的基礎上,可以開發包括剪紙符號紋案的調入、設色、修改和模擬製作等等設計軟件。借助這些數字技術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傣族剪紙的創作效率,同時為剪紙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了實用的技術平台。
2.數字博物館
數字博物館是信息產業主要的發展方向之一,是利用新媒體技術將各類信息資源進行集中存儲、發布、管理、查詢、展示與傳播的數字化平台,使大眾群體可以主觀地操作程序的界麵來認識和了解芒市傣族剪紙的品類、存在方式、製作工藝與流程等工序,同時配合音像效果,借助虛擬場景建模和多媒體虛擬場景演示,重塑一個體驗型的虛擬博物館,讓受眾在構建的虛擬文化空間中自由漫遊,從多角度感受傣族剪紙的藝術魅力。
虛擬現實技術是近幾年來發展出的新技術,它利用計算機模擬出三維空間形式的虛擬世界,把對聽覺、視覺和觸覺等多感官的模擬提供給受眾,讓觀眾如同身在其中,感同身受地觀察三維虛擬空間中的事物。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為芒市傣族剪紙構建虛擬化體驗場景,不但可以展示傣族剪紙的發展曆史、民俗藝術特征,還可以通過構建傣族剪紙的虛擬製作坊,讓觀眾參與到剪刻等動作,使更多的觀眾能夠在互動的遊戲中學習,推動芒市傣族剪紙的傳承與傳播。這對現階段需要拓展發展空間的芒市傣族剪紙來說,進行虛擬化的開發利用,無疑開辟了更方便、更先進、更廣闊的發展平台。
因為數字博物館中使用到的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實現觀眾在虛擬場館中漫遊,相關展品隻需點擊鼠標就可以輕鬆的觀看。芒市傣族剪紙數字博物館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首先,借助互聯網進行遠程操作來實現親身觀看,提高了相關信息傳播的速度和範圍。其次,采取虛擬現實場景及互動操作,具有較強趣味性和直觀性,加之傳播受眾麵的擴大,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一民族傳統藝術傳習中,使傣族剪紙後繼有人。最後,通過信息在互聯網上的廣泛傳播,方便同其他相關的民族文化產業互相交流,實現信息技術的共享和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