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紮紮服飾中“賈欽”彩色靴子
據說,這種紮紮牧民特有的賈欽是哲古宗向西藏地方政府繳納的貢品,也是舊西藏地方政府官員、差人以及貴族家族中傭人身份的重要標誌。當時在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穿著賈欽出入布達拉宮和羅布林卡時,那裏的看門人和警衛都不會阻攔或盤問來者的。這種賈欽底厚、皮麵結實,穿著舒服、美觀。其製作工序複雜、工藝考究、搭配的色彩豔麗、繡出的花紋或圖案精巧,樣式別致,左右可互換穿,具有防寒保暖、結實耐穿等特點。
二、山南地區浪卡子縣的羊卓服飾及其藝術特色
浪卡子縣地處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是山南地區海拔最高的縣,也是西藏自治區的邊境縣之一。該縣屬藏南山原湖盆寬穀區。四周邊緣高突,中間呈低窪湖泊。羊卓雍措、空姆措、沉措和普莫雍措是浪卡子四大湖泊,其中以羊卓雍措最負盛名。“羊卓”按藏文意譯,“羊”指“上麵”;“卓”指“牧區””;“雍”指“碧玉”;“措”指“湖”。
當地人的服飾深受拉薩和日喀則(後藏)等地各方的影響,又由於羊卓獨特的曆史、地理環境等因素,致使當地服飾有其獨特之處,從而形成了既同整個藏區有共性也有本地鮮明特征的羊卓服飾。羊卓地方服飾各有特點,不盡相同。大致可分為四個區域:張達、工布學兩鄉均與貢嘎縣接壤,因而該區域的服飾與貢嘎縣相似。其服飾特點是春、秋兩季著裝婦女下身穿黑色或棕黑色並帶有白道的氆氌裙子,上身內穿各種顏色且帶有花紋的絲綢襯衣,外穿領子、襟和底邊鑲上各色綢子的黑色氆氌馬甲,下身前戴圍裙,後戴繡有龍鳳、八吉祥等各種圖案的“加布丹”,即有後身圍裙之意,腳穿“鬆巴”鞋,冬季服飾與後藏相似。卻、打隆、浪卡子、阿紮、卡龍、白地等六鄉(鎮)的服飾均與後藏相似,其服飾主要特點為男女藏袍都是大襟服,男式以黑白氆氌為料,領子、袖口襟和底邊鑲上色布或綢子,腳穿“鬆巴”鞋。普瑪江塘鄉海拔在5600米以上,屬純牧區,由於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等原因,該地方服飾基本與藏北地區服飾相似。男裝上身寬大,袖長且寬,在係腰帶處折起,皮袍下垂直至膝蓋。女裝則身長,上身合體,衣袖適中,係上腰帶後裙邊垂到腳麵。婦女腰帶是用五色羊毛織成,寬窄長短分為三圍、五圍、七圍和十圍四種,花紋十分精美,編織成遠古藏區二鑰呈祥、吉祥結、長城、蓮花寶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