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接染法。接染法在中國工筆畫中分濕接與幹接兩種方法。濕接是用兩支蘸上不同顏色的筆分別著色,趁濕使顏色相互滲在一起。幹接是在底色幹後,用一支蘸色的筆和一支清水筆暈染的方法。在唐卡畫中也常在畫山石時使用接染,但是操作時卻不能像工筆染色那樣用兩支蘸色滲接,相比之下幹接法與唐卡的接染有些相同。在染山石時,先平塗一層三青或三綠,再用頭青或頭綠,用點染的方法分染輪廓線的兩邊使色點相互蔓延。簡單地說就是用兩種顏色分先後順序的分染,使其達到接染的效果。接染常用於山石中(青和綠兩色接染)。
6、勒金線。這是唐卡畫中最具特色的裝飾性著色,傳統唐卡畫中常用真金磨製的粉末加膠成“純金色”使用,這種金屬色價格比較昂貴,而現在也有用廉價的廣告金粉代替。在工筆畫中有“勾勒”一詞,是指先用淡墨勾線然後再染色最後用較深的墨線或色線再複勾一次叫“勒”。“勒”這種技法在唐卡畫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著色方法之一,因為唐卡顏色顆粒較粗且不透明,染色時很容易就把淡墨線覆蓋掉,因此“勒”在唐卡畫中就顯得尤為的重要。但唐卡中幾乎沒有用墨線勒的習慣,常用色線勒,如用花青、酞青蘭、胭脂、朱砂等顏色勒線。金線一般用與裝飾性的圖案和紋理的使用,如用金線勾染服裝中的花團、寶座上的裝飾圖案、人物佩戴的飾品以及葉子上的葉脈等。
無論采用什麼著色技法,最後一步就是收拾整理,這是最後一道工序,其任務是調整色和線的關係使畫麵統一。加強形和神的理想美。如果需要調整色的輕重關係,該加強的要重,該虛的要輕,平塗的要均勻、分染的要平緩,需要勒的線要生動流暢有質感。加工整理過程中的重點是對人物臉部的刻畫,特別是對眼和嘴的傳神寫照是最難的。工筆畫中有“開臉”和“窗之”之說與唐卡畫中的“開眼”不謀而合,說明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要求“傳神”是所有藝術的共同追求,即對臉部以及眼和嘴的深入傳神的刻畫。“開眼”開的好自然豁然亮堂神采奕奕,開的不好也會黯然失色情敗神衰。因此說收拾整理過程也要鄭重其事反複推敲後再進行,切不可隨手信之。
以上幾種染色方法僅是對唐卡畫著色的大體分類,實際上唐卡的表現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還有一些唐卡染色的專用名詞如“種花”、“中草”、“開眼”等。“種花”、“中草”也就是對畫和草的描畫,隻是唐卡中描繪的事物和裝飾都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開眼”即工筆畫中國所說的“開臉”和“開窗”也就是對麵部及眼睛的刻畫。
參考文獻
[1]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西藏唐卡》.文物出版社,2007.11
[2]伍先華.《中國畫》.廣西美術出版社,2006.12
[3]丹巴繞旦 阿旺晉美.《西藏美術史略》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3
[4]王德年.《中國人物畫技法》.西南師範大學, 2004.7
[5]吉布.《唐卡的故事》.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