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的著色技法
文化心旅
作者:賀慶
[摘 要] 西藏唐卡藝術是我國西藏民族獨有的一種佛教繪畫藝術形式,主要供佛教舉辦各種儀式宣傳所用,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珍貴的藝術價值。本文主要論述了中國西藏唐卡在繪製過程中所采用的顏料及其染色的幾種方法:點染法、平塗法、分染法、高染法、接染法和勒金法。
[關鍵詞]西藏唐卡 染色技法
“唐卡”是藏族繪畫中一種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魅力的繪畫形式。是用彩緞裝裱而成的布麵卷軸畫,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濃鬱的宗教色彩和特殊的藝術風格。唐卡的派別繁多,現在遺留下來的畫派大致有新勉唐派、欽則派、噶赤派、噶瑪噶赤派和寧瑪畫派等等,還有一些更早期的畫派,派別很多但他們的著色方法卻大致相同。表現內容大多是宗教題材(如釋迦牟尼畫傳和神變圖、羅漢、護法神、度母、佛母、觀音、仙女及得道高僧等)和曆史人物及傳記等。
一、唐卡繪製所采用的顏料。
在唐卡畫中著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顏色和線描一樣都是造型的手段之一。在用色上追求精細、縝密、工整,色彩厚重、明快、富有裝飾性。唐卡畫的著色方法與其繪畫材料的性質也有很重要的聯係。唐卡的顏料:傳統唐卡常用本地產的礦物顏料,其顆粒比較粗,是用有色的石或土在平滑的石槽中碾磨和漂洗過濾而成,礦物色的加工方法比較繁瑣有的個別顏色的提煉更是紛繁複雜。之所以要用如此複雜的方法取得顏色,是因為礦物顏料最大的特點不易褪色且保存時間很長可達數千年之久。唐卡繪畫中的顏色分為主色和副色兩大類,據工珠雲登嘉措在其《知識總彙》中稱:“白、黃、紅、藍、綠為基本主色,桔紅、肉色、淡胭脂、暗墨、煙色、土色、紫黑、鬆石綠和骨頭色為中副色。”副色即是兩種或兩種以上顏色的調和色。原色調配所產生的副色大概有32種左右,現在的唐卡畫也有用廣告粉或國畫顏料代替的,廣告粉的使用方法與礦物顏料差不多,都需要加膠調製,一般用於底色的平塗。國畫顏料細膩透明,用水化開後可以直接使用,一般用於平塗後的分染。西藏本地產的主色有白、黃、紅、青、綠,有的顏料產自印度如“印度黃丹”一種非常難得的礦物色。這些礦物色都是粉末或顆粒狀,使用時要加膠調製使用。
二、唐卡繪製的幾種著色技法
1、點染法。點染的著色方法貫穿著唐卡染色的始終,由於其作畫材料特性的影響,不管是以下將要談到的平塗著色、分染著色、還是高染法著色法都必須結合點染的方法完成。由於唐卡布麵比較粗糙的特點,著色不均勻容易出現深淺不一的色痕。對於色痕的修補就需要用“點”色的著色技法。具體操作如下:在平塗或分染之後布麵會出現一些色痕,著色不平均顯“花”,這時就需要用一支短羊毫勾線筆蘸色,可以國畫顏料加水使用,也可用礦物顏料加膠使用,點染時筆尖輕而快且準的“點”染色淺的色麵,經多次反複點色就可以使布麵顏色均勻,過渡色平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點染時要恰當的把握點色筆上的水份水過多,點上去的顏色幹後會形成水暈或易泛起布麵加工時的白色顏料,水分過少色彩的明度可能會偏高與布麵色彩的明度不統一。也不利於“點”平畫麵,還容易挑起畫麵底色中的白粉。點染主要用於唐卡中的天空、地麵、水紋、雲朵、花朵、山石、寶座等,需要色彩過渡(色彩的濃淡漸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