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開放後文化館的現實追求
文化心旅
作者:龍勝蘭
免費開放新政實施以來,各級文化館積極響應,群眾文化活動如火如荼,廣大民眾積極參與,對引領社風、提升素質,對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提高人民幸福指數,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對凝聚與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都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引導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這為進一步繁榮發展群眾文化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站在文化的新時代端口,文化館如何引領人民群眾實現群眾文化社會化、生活化,如何進一步鏈接與滿足群眾旺盛的文化需求,如何進一步釋放群眾文化館的服務能量,如何提升文化館的社會效能、促進文化館的長足發展,引發了群眾文化工作者的一些思考,免費開放後文化館的建設應該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麵著力。
一、建設硬件滿足、軟件適應的專業化館
首先,完善的場館與設施設備是文化館免費開放的基本硬件,也是免費開放的必要載體,反映與代表著文化館的現實服務與承載能力。各級文化館應按文化部關於文化館評估與考核的基本要求建設與配套好,向一級館指標要求靠攏,向標準場地與專業化服務靠攏,滿足群眾開展各類文化活動的要求。其次,要實施分類管理,建立良性運作的專業服務團隊和管理服務團隊,這是免費開放的必然軟件要求,也是文化館公益辦館、專業立館、人才興館的基礎。按專業領域和管理分工把人員分類整合成各個不同的專業服務團隊和管理服務團隊,各專業服務團隊應著眼於發現、建立、經營、服務自己的受眾隊伍,管理團隊應著眼於為專業團隊及其活動提供強有力的行政、後勤保障。再次,建立專業服務理念、專業服務團隊、廣泛發展受眾隊伍是提升文化館履職效能的關鍵。我們應該看到,文化畢竟不是社會與生活的全部,它是人類社會的更高級次需求,文化雖然滲透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每一個毛孔,但它是分散的,不停留在某一天、某一人、某一地,真正每一天、每一周甚至每一月能來到文化場館集中參與文化活動、享受文化娛樂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應聚集現有文化資源,分類列項,設立不同的服務項目,實行項目負責製,有針對性地為各個文化需求群體提供有效服務。為了便捷服務,各專業服務團隊可以建立各專業粉絲團,如音樂粉絲團、舞蹈粉絲團、詩書畫影粉絲團等等,把受眾從茫茫人海中、從忙忙碌碌中用QQ群模式、短信息平台模式等有效地鏈接在一起,方便溝通與互動,促使各類文化活動、培訓、輔導更具針對性、可操作性、能動性和長效性。培植專業團隊,經營喜好受眾、服務廣大民眾,樹立群眾文化專業化服務理念,讓享受文化成為廣大民眾喜愛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時尚追求,把實現群眾文化社會化、生活化,作為文化館長期的不懈追求。
二、建設依托品牌、立足本土的品牌化館
文化館免費開放服務不乏培訓、輔導、賽事等各種服務項目,但經營群眾基礎好、社會影響力大的服務品牌確屬不易。各級文化館應依據自身工作職能,立足本土,開辟符合本地文化特點、符合本地群眾文化需求、具有一定時效性的文化服務品牌,以減少活動的隨意性、低層次性,追求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如:被評為全國首批“群文活動品牌”、喜獲全國“群星獎”的“長沙市群眾文藝百團展演”活動,在“百團”活動和“百品”、“百星”的評選中,結合區域文化特色,形成了芙蓉區“牽手芙蓉”、天心區“激揚天心”、嶽麓區“走進新嶽麓”、開福區“湘江韻律”、雨花區“魅力雨花”、長沙縣“五彩星沙”、望城縣“相約斑馬湖”、瀏陽市“廣場月月樂”、寧鄉縣“周末我登台”等二十幾個廣場活動品牌,策劃了“濱江劇場”、“才藝擂台”、“七彩廣場”、“和諧一家親”、“關愛農民工”等一係列群眾廣場文化活動,實現了一區一特色,一縣一品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市民、遊客參與,產生了極好的社會反響。又如衡陽的“和風衡州”、常德的“鼓王擂台賽”、株洲的“周周樂”等群眾文化品牌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品牌一是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吸納力,二是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可持續性,群眾參與性廣,社會影響力強,很值得借鑒和推介。我們也不妨策劃“歡樂舞台”湖湘群眾文化推廣計劃,廣泛組織開展“歡樂民星”湖湘地方文化風情展演賽、歡樂社區明星擂台賽、企業文化節、歡樂校園明星賽等係列活動,同時每兩年開展“湖南十大地方文化品牌”、“十大社區文化品牌”、“十大企業文化品牌”、“十大校園文化品牌”及“湖南99歡樂民星”評選活動,力求實現湖南群眾文化全省性聯動,實現文化為社會各行各業服務,搭建這些平台對全省群眾文化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同時也可以做成一個可持續拓展的可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