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設服務項目常設、服務能力齊備的窗口型館
國家重視、政策很好的群眾文化館,其興衰要看群眾是否進得來、留得住。科技館和博物館免費開放後門庭若市,引人入勝,靠的是什麼?是場地,是項目。文化館免費開放靠什麼吸引群眾?還是要靠完善的服務場地和群眾樂於參與的活動項目,關鍵是常設性文化服務項目。文化館要克服過去群眾文化在活動組織、培訓輔導上不講品質、隨意設置、臨時安排、群眾難以適從現象;要一切從本館實際出發,一切從群眾需要出發,在服務項目、服務時間、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要求上給群眾以明確的確定感和可選擇性,要形成規律;要讓各種層次、各個方麵的群眾需求盡可能在這裏得到滿足;要重視和研發一些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文化服務項目即群眾文化產品,如:可以嚐試為喜愛音樂、舞蹈、戲劇、詩書畫影等的群眾每周分別設置一天音樂開放日、舞蹈開放日、戲劇開放日、詩書畫影開放日或每周開放一次才藝分享劇場等等。隻有具備常設服務項目的群眾文化窗口,群眾才真正樂於進來、經常進來,也才能真正意義上讓群眾享受文藝,享受生活,從而增強整個社會的幸福指數和和諧度。
文化館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窗口,好的文化常設項目需要有好的專業服務來配套、好的行政後勤管理來保障。文化館提升行政管理能力,重視組織保障、後勤保障以及服務態度、服務能力、服務流程等細節建設,事關免費開放的質量與效益,也十分重要。加強窗口和窗口效能建設,是各級文化館必修、常修的一課。
五、建設重視需求、共建共享的聯動型館
免費開放後的群眾文化館,應重視社會對文化的需求,發現和了解需求,竭盡全力提供服務,滿足需求。一是廣泛建立群眾文化社會共建團隊,建立群文共建名錄,有針對性地開展和社區、企業、校園、機關等單位的互動、聯動,為他們提供才藝展示與分享平台。二是建立群眾文化專家與群眾文化粉絲團隊,通過一定的活動載體如群星講壇、才藝分享會等為群文專家及其粉絲團隊提供展演、展示與交流、互動的機會。三是建立群眾文化誌願者服務團隊。招募現場講解、現場導覽、現場才藝展示、宣傳策劃師、校園文化大使、社區文化大使、企業文化大使、現場秩序維護員等,實行掛牌上崗、上崗簽到、定期培訓、分級管理,做到儲備經常化、服務常態化、運作社會化。這些文化誌願者必將在文藝輔導、培訓、演出等重要文化活動和各個領域中發揮積極作用。
六、建設機製健全、崗責明確、目標明晰、考核兌現的激勵型館
長期以來,文化館作為專業部門多疏於行政管理,崗責不明,目標不分,關係不順,製度不力,分配不公現象屢見不鮮,提升文化館的行政管理水平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館應該具備有良好的決策機製、溝通機製,有健全的管理製度,有區別於專業與行政分類管理的製度,有明確的崗責對號入座,有明晰的團隊與個人目標體係,有完善的目標考核體係與科學的考核辦法,有嚴格的考核與激勵機製等等,這些均有助於文化館工作規範,有助於激發全員內動力,也有助於文化館效能的整體發揮與免費開放良性發展,各級文化館應積極作為,有所突破。相信免費開放後的文化館會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