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高師鋼琴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1 / 1)

關於高師鋼琴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護花春泥

作者:栗林

我國高師鋼琴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組成部分涵蓋了教學內容與課程體係。因此,如何積極對高師鋼琴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充實與調整,使學生更富有熱情和效率地投入教學活動,更為主動和全麵掌握所學知識,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結合鋼琴教學中學生的特點,本文提出以下的幾點看法:

1、在教學內容方麵,進一步向兩端擴展相關的音樂曆史時期的音樂作品。一方麵,可把如庫普蘭、拉莫、斯卡拉蒂、亨德爾等人的一些優秀的作品填充到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中,進一步使這一時期的鋼琴教學內容得以豐富和充實;另一方麵,應該在高師鋼琴課程的教學中將20世紀各種風格、流派的作曲家如德彪西、斯科裏亞賓等人的音樂作品;這一時期的中國作曲家的作品,例如譚盾的組曲《憶》、《箏簫吟》《二泉映月》、汪立三的《東山魁夷畫意》、建中的《梅花三弄》等一批優秀的音樂作品;美國黑人風格流行鋼琴作品,如布魯斯、爵士、雷格泰姆等,較為全麵為學生們展示這些優秀組品。在20世紀鋼琴音樂中盡顯了無數作曲家的風采,同時,許多展現這一時期研究方麵的優秀都得以記載下來。所以,如果沒有讓學生們瀏覽過這些作品,那麼,我們的課程內容就難免顯得太不完整了。

2、對合作性曲目進行適當地增加。鋼琴是一件多以獨奏形式來展示的和聲樂器。正因為其多以獨奏樂器形式出現,因此,往往在教學中極易忽視它可作為合奏樂器出現的特點,也未關注到訓練和形成器樂合奏的層麵。而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對學生的素質培養十分必要的。那麼如何在教學環節中滲透合作性的元素呢?我們可以把一些帶有鋼琴合作性質演奏特點的如聯彈,協奏,合奏形式等滲透在教學內容中。把鋼琴獨奏曲目、合奏曲目都同時作為鋼琴的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此外,作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實踐課程的鋼琴課,應當切實的把鋼琴伴奏列為其教學目標之一。關於這方麵思想也有許多專家及學者進行了大量的工作與研究這充分證明了這一教學內容的重要性。許多師範類院校均將其做為獨立的課程另行開設。我係也在大三為學生專門開設了《鋼琴即興伴奏課》,從而達到加強學生鋼琴實踐能力的目的。

3、鋼琴教學方法論是針對教授鋼琴課的基本內容、演奏規則、彈奏方法等方向為研究和論述目標的課程,也是高師鋼琴課程中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為高師學生開設“鋼琴教學法”的課程,其內容的引入的意義將在多個層麵上起到積極作用。一方麵,這門學科的開設可以使那些沒有鋼琴基礎的學生,從鋼琴學習的最根本的,實質性演奏法開始學習。鋼琴教學方法論,為學生最初階段的學習提供理論性的指導。這門課程能準確地引導學生有關鋼琴演奏的基本知識。使學生充分發揮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調動自主研究學習的層麵上來,成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另外,鋼琴教學方法論為那些鋼琴演奏水平高的學生提供理論方麵的幫助,引導他們學習鋼琴演奏方法方麵的理論知識,使其鋼琴理論水平得以進一步地深化。同時,這門課程內容的學習,為他們日後開展鋼琴方麵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因此,在迎合當今人才市場培養的需求及高師學生學習特點的前提下,我係在大四為學生開設了鋼琴教學法這門課程,但由於本門學科開設時間短,教師教學及相關教材並無研發,也迄待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地完善。

4、對於鋼琴課程的學習過程不應理解為是單一的技術訓練過程,而應該讓學生掌握演奏方法的同時,了解和掌握關於音樂的多方麵的相關知識。拓寬教學思路和各種學習渠道,全麵提升學生包含彈奏技術的全方位素養水平的提升。所以,把鋼琴發展史、鋼琴作品鑒賞的課程內容,加到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大綱中,引導學生學習鋼琴作品風格文獻,藝術史研究課題,對與鋼琴藝術產生、進步緊密聯係的社會學、曆史學、人文科學等學科展開研究和討論,分析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作家作品的特點,並對其錄像、音響等資料進行研究;對同一作曲家鋼琴作品的各種樂譜版本資料分析及比對等等。通過對以上所提及的相關資料進行較為全麵具體的分析和介紹,可以使學生在鋼琴課程的學習中突破鋼琴課程學習僅限於演奏作品的局限性,使學生在廣泛和深入的了解鋼琴藝術的水平上升到一個較高的層麵,增加學生自己本身的關於藝術方麵的底蘊,提高學生整體的音樂修養,以上所提及的諸多方麵內容正式設立本門課程的意義所在。琴藝術史與鋼琴作品賞析”的教學課題的開設,有益地補充了音樂史及音樂欣賞課程的內容,同時也對學生學習和聲、曲式等音樂理論課程的學習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

在高師的鋼琴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富有熱情和效率地投入教學活動,更為主動和全麵掌握所學知識,作為一項重要的教改課題是需要教育者進行深刻的探究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