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動漫對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促進作用(2 / 2)

三、 合理構想、大膽嚐試

根據時代需求,提出解決方案,解決存在的問題。首先必須尋求文化修養的來源,可以從古代傳統文化中尋找精神資源和語言資源,推進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例如比較成功的有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戲曲動漫研究》,這是由湖南省藝術研究所李建鳳所申報立項的,項目始終圍繞著兩個問題進行思考,分別是如何使年輕一代了解優秀的湖南傳統文化?如何使形式豐富的湖南戲曲在新的時代有其未來?同時,可以從少數民族生活和古代藝術作品中尋找資源,豐富傳統文化的多元發展的局麵,例如由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主辦的“傳承經典 共享文化”——文化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暨傳統文化進校園行動;也可以從民間和地方尋找資源,力求傳統文化的獨特性,例如南京市青少年宮主辦的“動畫讓傳統也時尚”動漫嘉年華活動等等。

其次,我們可以增強傳播傳統文化的動畫表現方式的時代性,過去的表現和故事脈絡主要是完全借鑒、利用曆史文化資源,這也是發展我國動漫業的一條主要之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卡通藝委會副主任傅鐵錚說“動漫創作可以吸收傳統文化元素,但這種吸收應該是開放的、多元的,不一定大家都畫古代題材,傳統文化是手段但不是目的。”其實可以根據時代需求,尋求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可以將古代傳統文化人物,整個故事發生在當代社會,設計出富於特色、深入人心的可愛動畫形象,更有力地在學生群裏傳播,形成自己的品牌。例如,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漫畫史記》係列圖書是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Q版漫畫形式來重塑曆史典故,強調用現代幽默元素來描述嚴肅曆史,但它又區別於一般少兒搞笑漫畫圖書的純粹惡俗娛樂性,以可看性、高品位來引導大學生,讓大學生在快樂中明智,輕鬆閱讀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再次,動漫演示可融入傳統文化課堂。當前,在新的形勢下,高校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探求新的工作途徑,加強大學生的傳統文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可以借助於動漫這種形式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播,這種教育對學生來說不再是一種枯燥的理論灌輸和文字洗禮,也不再是老生常談,而是一種生動的、一種極富樂趣的、全新的心靈體驗;生活在動漫文化中的大學生,形象思維特別發達,對動漫的解讀能力特別強,喜歡“畫麵語言”,而對理論的冗長敘述心存反感,可以塑造出一些有趣的智者形象、文人形象來講解傳統文化知識,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生活學習上的指路者,更好地將傳統文化傳播給大學生。

最後,可以針對大學生開展一係列動漫表現傳統文化的活動。此類活動不僅僅能打開大學生心理世界的一扇門,同時也是為我們針對大學生的動漫找到正確的表達方式,為我們的傳統文化能不斷積聚,最終絢麗地爆發起促進作用。這類的活動組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例如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首屆“世界華裔青少年華文卡通原創大賽”,大賽是麵向全球華裔大學生等青少年的一次“命題作文”,參賽稿件的主題要求定位在中國的曆史、人物、古跡、景觀、風土人情、傳說等中華文化遺產上,希望以此展現中華傳統文化;深圳市文體旅遊局主辦的首屆“福田杯”動漫創意大賽,大賽主題是“動漫與中國傳統文化”,力求以動漫的形式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故事或人物形象,吸引了許多大學生參與。

動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繼承有利也存在著弊,但這種具有時代性的表現形式對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的認知與學習的積極因素遠大於消極因素,對重構大學生繼承傳統文化和發揚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將逐漸被大學生接受並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