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方院校音樂學專業實踐育人課程設置研究(2 / 2)

課程設置在清晰、準確定位培養目標後,要解決如何達成這些目標?如何組織學生有效學習?“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幹意見》為課程改革指引了方向,實踐育人是地方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理念,課程設置以強化實踐教學為重點,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課程設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課程設置必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它是一定學校的培養目標在一定學校課程計劃中的集中表現。課程內容分為四大課程組:通識課程組(60學分,36%)、學科基礎與音樂表現課程組(45學分,27%)、社會音樂文化與社會音樂事務課程組(44學分,26%)、實踐創新課程組(18學分,11%)。通識課程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提升學生精神品質、完善學生人格建構、平衡知識結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而專業課程則是高等教育的骨骼,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在設置與研發中要突出專業性、實用性,實踐教學內容貫穿始末。如在學科基礎課程中將傳統的 《樂理》、《視唱練耳》等課程整合為《音樂風格聽辨》,注重將學生的技巧訓練與實踐融合在一起。將《聲樂》課程拓展為《聲樂基礎》、《聲樂藝術實踐》和《聲樂表演》,《鋼琴》課程拓展為《鋼琴基礎》、《鋼琴藝術實踐》和《鋼琴表演》;《形體訓練》拓展為《舞蹈編導基礎》、《舞台表演藝術基礎》《舞台燈光與音響》等,教學形式由校內個別課和班級授課製延伸到校內外,學生通過舞台、講台、社區、廣場等實踐教學平台將專業學習和實踐運用進行結合,在實踐中檢驗促進專業理論學習,通過理論學習指導專業技能的提升。為了提高學生區域音樂文化實踐活動組織與策劃能力,研發了與之相匹配的社會音樂文化與社會音樂事務課程群,如《音樂活動觀摩與寫作》、《流行音樂史》、《音樂社會學》、《社會音樂事務案例評析》、《音樂多媒體製作》、《電腦音樂及錄音藝術》、《田野音樂調查實踐》、《民歌記譜訓練》等,增加了《應用文寫作》、《營銷策劃》、《管理學基礎》、《創業實務》、《湖南音樂曆史文化》等課程。加大了實踐創新課程組的課時比例,實踐創新課程組又分為論文設計、實驗實訓、學科競賽、科技創新、社會實踐和其他活動,這些課程貫通與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校內外指導教師和導師的指導,學生通過個別、小組、班級、年級、學院等組織形式完成。2011年,聲樂表演唱《漁歌調》榮獲湖南省大學生藝術展演節目一等獎。2012年湖南理工學院學生參加湖南省大學生五項技能大賽榮獲集體一等獎好成績,學生在湖南理工學院師範技能大賽,多次榮獲一等獎,在教育實習和專業實習中,獲得實習單位一致好評。校內外的各項藝術實踐活動從組織、宣傳、策劃、指導教師的聘請、管理、經費的開支等都由學生完成。學生成功舉辦了五項技能大賽、理工好聲音、作品彙報演出、聲樂藝術實踐彙報演出、班級專場,組織和參加了湖南省大學生五項技能大賽、湖南理工學院音樂學院說課比賽、湖南理工學院師範技能大賽、嶽陽市南湖廣場群眾藝術節等多項活動。

總之,無論課程進行怎樣的改革,課程的設置應該具有發展性,著眼於學生的終身學習,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的改革與實施強調密切聯係學生生活和經驗,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重視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能夠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注釋:

①RalphW.Tyler.《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②周淑卿。《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九州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