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深韻雅展風流(3 / 3)

此次《拜月記》演出,舞台兩旁滾動式地呈現“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湘劇”的熒光條幅。湘劇能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項目,體現了國家對湘劇的高度重視,這是湘劇保護的重要條件,也是廣大觀眾的心願。然而,湘劇能不能真正保護下來,關鍵在於湘劇藝術家們的藝術精神和藝術實踐。必須看到,湘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藝術的遺產,精神的遺產,活性的遺產。它的保護存在於人體自身不斷傳承之中,存在於現實生活不斷發展之中,存在於廣大觀眾不斷需要之中。湘劇的保護不能是消極的保護,機械性的保護,應當是積極的保護,創造性的保護。活性的遺產,是不可能“原封不動”的,誰想要“原封不動”,其結果是一代不如一代,不斷失落,不斷衰敗,直至消亡。因此,湘劇保護,必須貫徹“古為今用,推除出新”的方針,在傳承中既有繼承又有創造,在繼承的基礎上創造,在創造的實踐中繼承,使湘劇在發展中得到真正的保護。

在劇目方麵,要突顯精品。

湘劇在流傳過程中,先後積累了大量劇目,時過境遷,不少劇目已被淘汰。據1992年出版的《湘劇誌》記載,建國初期健在的老藝人能演或見別人演出的劇目達600多個。其後在整理改編結統戲的同時,又移植了一些外來劇目,新編了一些曆史劇和現代戲。湘劇劇目相當豐富,優秀劇目很多,如《拜月記》、《白兔記》(《李三娘》)、《琵琶記》、《金印記》、《金丸記》、《百花記》、《白蛇傳》、《生死牌》、《天門陣》、《楊排風》、《蝴蝶媒》、《珍珠塔》、《烏龍院》、《六月雪》、《潘葛思妻》、《打雁回窯》、《瘋僧掃秦》、《紅書寶劍》、《單刀會》、《古城會》、《捉放曹》、《金沙灘》、《會緣橋》、《潑粥》、《偷詩》、《猴變》以及《唐知縣審誥命》、《啞女告狀》、《山鬼》、《馬陵道》、《譚嗣同》、《園丁之歌》、《智取威虎山》、《郭亮》、《布衣毛潤之》、《李貞回鄉》等等,其中不乏精品。曆來受到觀眾歡迎。這些劇目應當不斷地傳承下去。湘劇的傳統劇目是良莠不齊的。有些劇目不僅藝術粗糙,而且夾雜思想糟粕,應當淘汰或改造。因此,保護湘劇不能全部照搬,而應去粗取精,選擇亮點,突顯精品,既要傳承已有精品,還要不斷創造新的精品。一方麵對含有積極因素和藝術特點的一般傳統劇目進行加工改編,使之成為精品:另一方麵從曆史和觀實生活中吸取有益的題材,創作新的劇目,經過錘煉,使之成為精品。如此,湘劇的生命力將永不枯竭。

精品劇目,對觀眾而言,既獲得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又受到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他們情不自禁地走近湘劇,愛上湘劇,看了還想看,便成為湘劇的粉絲,一個粉絲就可能帶動十個、百個、千個,無數個粉絲。因此,精品劇目必須活在舞台上,經常演出。周末晚會的舉辦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條件,關鍵在於劇團精心選擇劇目,精心安排角色,精心排練演出,使精品劇目在舞台上呈現精品麵貌,滿足觀眾的審美要求,以充分實現湘劇藝術的審美價值。

在人才方麵,要突顯名角。

湘劇作為舞台藝術,實際上就是劇團在舞台上排兵布陣的藝術,一個劇團陣容強大,在於名角眾多;一個劇種長盛不衰,在於名家輩出。突顯名角,直接關係到一個劇團、一個劇種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舞台演出,演員就是角色,互為一體。演員表演功力的高下,直接關係到角色創造的成功與否。一個劇目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優秀演員扮演,必將熠熠生輝,觀眾叫好,戀戀不舍;蹩腳演員扮演,就會黯然失色,觀眾遠離,甚至中途退場。

突顯名角,首先要充分發揮名角的影響力。

湘劇流傳,名家輩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可謂群星燦爛,盛極一時:其後新秀雲集,閃亮舞台。名角的藝術創造,影響力是長久的,應當充分發揮。左大玢、王永光,賀小漢等名家,現已年過花甲,但身體尚健,風韻猶存,如能登台再“搶傘”、再“拜月”、再“思妻”、再“打獵”,必起示範作用,引來觀眾的熱捧。中年名角王陽娟、曹汝龍、龐煥麗、邵展凡等,正是精力充沛、藝術創造鼎盛時期,更應經常活躍於舞台,搬演更多的精品劇目,奉獻給觀眾,以創造最佳的劇場效果。此外,徐紹清、彭俐儂、廖建華等先輩,雖已告別塵世,但他們創造的藝術形象留在人間,應通過影視各種媒體,經常傳播,以展示湘劇藝術的空前盛況和無窮魅力。

其次要大力培養新秀。名角的誕生不是一夜暴富,一蹴而就的,必須經過嚴格的基礎訓練和艱苦的藝術實踐。而基礎的基礎則是演員的基本條件。如果要嗓子沒嗓子,要身段沒身段,既不能彈,又不能唱,何以登台亮相呢?現在湘劇成為了“保護項目”,演員職業衣食無憂,招收演員(學員),千萬不能隻是滿足某些個人的就業要求而背離藝術,必須掌握標準,堅持原則,認真考核,精心挑選,絕不徇私。否則,就會葬送湘劇,何談“保護”!一個真正的名角,必須思想過硬,生活過硬,技巧過硬。基礎訓練,重在四功五法,厚實功底;藝術實踐貴在堅持不懈,精益求精。對新秀要嚴格要求,要多加鼓勵,要積極宣傳,以擴大影響。假以時日,藝術名角必然紛至遝來。

保護湘劇,突顯精品和突顯名角是相得益彰的。一般來說,一個精品劇目,主角都是名角扮演,但名角不一定非演主角不可。實際上,任何角色,無論主次大小,隻要演得好,演得活,演得絕,都可成為名角,這在湘劇流傳中是屢見不鮮的。更何況,紅花還須綠葉配,如果讓新秀演主角,名角甘當綠葉,演配角,甚至跑龍套,必成為藝壇佳話。如果一個精品不論主角配角,凡有說有唱的人物,都由名角扮演,包括場麵,亦由名家擔綱,那將是何等陣勢!名家薈萃,共同創造完美藝術,精品更精,代代相傳,湘劇必然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燦明珠,永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