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物,如蔣世隆的忠誠正直,蔣瑞蓮的天真純樸,王鎮的頑固專橫,王夫人的善良厚道,無不個性鮮明,給人印象深刻。
其三:喜劇風格,構思奇巧。
《拜月記》是一出喜劇,其喜劇風格,是把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結合起來,用喜劇手法表現悲劇衝突,構思奇特巧妙。全劇七場,一場《搶傘》、二場《認女》是以悲離襯喜合;三場《離鸞》寫悲離,四場《驛會》寫喜合;五場《拜月》寫悲離之苦,卻又喜從悲來;六場《拒婚》寓喜於悲,七場《重逢》皆大歡喜。悲劇喜劇因素相間相融,源於生活的真實,出於人物性格的刻畫,在於創造藝術的真實美。
王瑞蘭摯愛的是蔣世隆,追求婚姻自由,王鎮拋棄的是蔣世隆,嫌貧愛富,滿腦子封建觀念,其思想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如果後來的狀元郎不是蔣世隆,其悲劇結局是必然的。然麵,這是一個封建家庭的內部矛盾,他們是父女,有骨肉之情,何況還有王夫人、蔣瑞蓮的牽掛。他們的思想性格的衝突。必然是悲喜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劇中高超地運用巧合、誤會、諷刺、抒情的喜劇手法,寓悲於喜,化悲為喜,既使人物性格鮮明獨特,多姿多彩,又使情節發展跌宕起伏,妙趣橫生。
蔣世隆和妹子瑞蓮,王夫人和女兒瑞蘭,在兵亂中分散之後,世隆奇逢瑞蘭,王夫人巧遇瑞蓮,其離散和錯合,雖是偶然,但真實可信。這為人物性格和命運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於是,瑞蘭和世隆從相認到相知、相伴、相愛、微波助瀾、喜從悲來,漸入佳境,水到渠成。《拜月》一場,瑞蘭是飽經了憂患,力圖隱蔽自己的“春心”;瑞蓮是天真無邪,偏要尋根問底。兩人的誤會調笑,將兩種心情,兩種性格表現得維妙維肖,富有抒情色彩。
蔣世隆是窮秀子,蔣星是狀元郎,實為同一人,瑞蘭、王鎮均不知情;王鎮昔是尚書今為相國,沒有和尚書見過麵的世隆,也不知欲招他為婿的相國就是瑞蘭的父親。這一誤會,不僅使瑞蘭、世隆雙雙抗婚真實可信,更加突出了他們純情堅貞的性格,也使劇情發展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真相大白之後,瑞蘭和世隆在悲喜交集之中圓了自主婚姻的幸福夢,王鎮也在尷尬狼狽之中了卻了自己的心願,而封建觀念則受到了無情的嘲弄和鞭撻,收到了極佳的喜劇效果。
其四:詞精曲雅,喝腔優美。
《拜月記》的語言精練,很有特點,無論道白唱詞,通俗易懂,明白如話,卻又俗中見雅,極有節奏韻律感,唱念上口,聞聽入耳,情真意切,雅致精湛,且與湘劇高腔的腔格韻律十分融合。湘劇高腔,曲牌聯綴,一人啟齒,眾人幫腔,助節以鼓,現有管弦相配。唱腔有南北曲之分,南曲多紆徐綿眇,流麗婉轉:北曲多激越勁切,粗曠嘹亮。《拜月記》根據劇情和主要人物思想性格的基調,整體采用南曲,以[紅衲襖]類曲牌為主,間用他類曲牌。詞情曲韻,水乳交融,優美動聽,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且舉幾例,以見其妙。
[金蓮子]
(王瑞蘭唱)古今愁,誰似我今朝這般愁。耳聽軍馬驟, 人亂語稠。向樹林逃躲,恐怕有人搜,恐怖有人搜。
這是王瑞蘭初次亮相的唱詞,寥寥幾句,就把兵慌馬亂的環境、人物倉皇的神態和愁苦的心境表現出來了。
[古輪台、亂骨令]
(蔣世隆,王瑞蘭同唱)地亂天昏,人離鳥散。
(蔣唱)那一位娘子,不見了母親,在一旁啼哭。(蘭唱)那一位君子,不見了妹子,在一旁憂愁。(蔣唱)這正是,愁人休對愁人說,(蘭唱)說起愁來愁更加。(蔣唱)一般樣焦急,(蘭唱)一般樣煩惱。(蔣唱)焦急,(蘭唱)煩惱。
(同唱)說將來,道將去,兩情一般。
這段對唱,通俗而雅致,逼真地表現了兩人偶然相遇,同病相憐,心心相印的情感神態。
[紅衲襖]
(王瑞蘭唱)幾時得煩惱絕,幾時得離恨徹。(蔣瑞蓮唱)姐妹們到花園閑遊戲。(白)為何欲行卻又止?(蘭唱)非是我欲行又止。(蓮唱)你看那花紅柳綠,滿園芳香。(蘭:唉!唱)真教人對景傷悲長歎嗟。待撇下,難撇下,欲割舍,難割舍。沉吟倚遍欄杆也。萬感傷情切,均付與長歎嗟,均付與長歎嗟。
詞淺情深,曲止韻長,瑞蘭對世隆的深深思念,欲罷不能,其情哀婉,纏綿不絕,感人至深。
接下來,瑞蘭、瑞蓮花園遊戲的大段對唱([青衲襖][香羅帶][二郎神][尾聲]),鬥嘴藏本色,調笑見真情。曲隨情移,婉轉流暢,唱出了至情至性,唱出了幽默風趣。王瑞蘭拜月禱告的核心唱段[香羅帶],更將人物滿懷的深情宿願表達得淋漓盡致。
《拜月記》作為舞台表演藝術,其藝術魅力,從根本上說,來自於演員在劇本基礎上的藝術創造以及場麵、舞美的和諧統一,演員的藝術素質和表演功力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徐紹清、彭俐儂、廖建華都是藝術功底深厚、很有創造力的名家,唱得好,演得真,聲情並茂,人物扮演,活靈活現,角色完美,形象感人。作為演員,他們的身影已經遠去,但他們創造的角色在觀眾的腦海裏是不可磨滅的。左大玢、王永光、賀小漢、李開國都是在刻苦磨煉中成長起來的名角,藝術素質超群。他們演出,珠聯璧合,使《拜月記》的藝術魅力不減當年,且各具特色,異彩紛呈,令人難以忘懷。
此次《拜月記》演出,青年演員擔任主角,新秀登台,可喜可賀。整個演出不失規範,嚴肅認真,自然流暢。王瑞蘭的扮演,唱做俱佳,形神兼備,引人注目。但整體說來,陣營不夠齊整,藝術氛圍不夠強烈,比之前輩名家演出。尚有差距,但來日方長,深信他們通過艱苦的學習和藝術實踐,將不斷走向成熟和完美。在薪火相傳之中《拜月記》的藝術魅力定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