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氣衝天貫長虹
雅韻三湘
作者:曾致
武生是京劇藝術的重要行當之一,其表演形式以武功武打見長,與文戲的唱念做舞交相輝映,支撐了起京劇表演藝術的“半壁江山”。京劇武生又分為長靠武生、短打武生、勾臉武生等等。長靠武生身紮大靠,頭戴著盔,腳穿厚底靴,一般還得使弄長柄武器。長靠武生以武打和工架並重,不但要求武功好,還要有風度、有氣魄,工架講究瀟灑、穩重、端莊。目前,國內優秀的戲曲武生演員並不多見,湖南戲曲院團更是屈指可數。近日,筆者在 “雅韻三湘·好戲連台”省會周末劇場欣賞了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推出的《挑滑車》一劇,目睹了優秀青年京劇武生任晉湘的精彩表演,不禁眼前一亮,為之一振。在任晉湘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湖南京劇事業的武生行當後繼有人,充滿希望。
《挑滑車》又名《挑華車》,有的地方劇種叫《牛頭山》,故事情節源自清代錢彩與金豐合編的《說嶽全傳》第三十九回。故事講述的是南宋年間,金兵侵犯江南。嶽飛與金兀術會戰,嶽飛的兵馬被金兵圍困在牛頭山。金兀術知道嶽營的兵將驍勇善戰,難以取勝,在險要地方暗設鐵葉滑車,阻擊宋兵衝出山口。點將之際,高寵因不見重用,質問嶽飛,嶽飛令高寵把守軍中大纛旗。交戰時,高見作戰不利,突出助戰,大敗金兵。高寵乘勝追擊。兀術以鐵滑車阻攔。高寵奮不顧身,連續挑翻了十一輛滑車,終因力氣用盡,被第十二輛滑車撞倒壓死,英勇地戰死沙場。金兵滑車被破,抵擋不住,倉皇敗走,嶽飛大獲全勝,解除了牛頭山的包圍。該劇歌頌了高寵精忠報國、武力超凡的英雄品格。
《挑滑車》一劇的演出,始自前輩大師俞菊笙,走紅於京劇名家楊小樓,其後高盛麟、李少春、王金璐、厲慧良等幾代名家繼承發揚,各顯特色。這是一出武生吃工戲,對演員自身的條件要求很高,既有腰、腿功夫的展示,又要載歌載舞的身段,既有挑車摔岔的高難度動作,又有大槍“清場花”和“下場花”的技藝。同時,還需要演員的大段念白和演唱。在表演上,人物的形象和內心思想活動的的刻畫,都需要演員細心斟酌、精心打磨。
《挑滑車》的情節發展大致分為起霸、鬧帳、頭場邊、二場邊、大戰、挑車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場景和情緒,對演員來說,必須兼顧戲劇性和心理深度。任晉湘在這出戲中,凸顯了高寵勇猛威武的英雄形象,程式規範,動作灑脫,表情生動,念白清晰,唱腔也比較貼合人物氣質,受到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紅色劇場內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出生於1983年的任晉湘,1997年考入湖南省藝術職業學院戲劇係學習戲曲基本功,1999年入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京劇科繼續深造,師承榮春社榮字輩的著名武生錢榮順先生,先後學演了《夜巡》《白水灘》《花蝴蝶》《四傑村》《對刀步戰》《三岔口》《武鬆打店》等劇目。2002年畢業分配到湖南省京劇團後,一直主演武生戲,經過十餘年的舞台藝術實踐,逐漸成長為當家武生。在戲曲界重唱輕做、重文輕武的當下,任晉湘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他甘於寂寞,誌存高遠,一方麵勤學苦練,孜孜以求,一方麵拜訪名師,不斷進步。2009年,在溫州演出的他,得到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梅蘭芳金獎獲得者奚中路先生的賞識,收為徒弟。在溫州太陰宮戲台,任晉湘正式磕頭拜師,開始了學藝道路新的征程。他在工作之餘,往返於長沙到上海,有人不解,說他“花錢費米討苦吃”,他卻不予回應,一笑了之。
為了保持戲曲藝術的生態平衡,加強武戲的挖掘和恢複,2009年底,湖南省京劇團聘請奚中路為藝術指導,常年駐團排戲。這對任晉湘來說,無疑更是迎來了絕好的機會。他如饑似渴地向奚中路學習了《武鬆打虎》、《武鬆》、《鬧天宮》、《青石山》《獅子樓》、《夜奔》等劇目,他每天早、中、晚三遍功,每天在排練場摸爬滾打,一招一式都按照師傅的教導嚴格訓練。這其中流過多少汗,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傷,甚至掉過多少淚,個中辛酸,隻有他自己心裏最清楚。今年清明節三天假,他就休了一天,有兩天都在練功房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