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現代林農複合經營初探(2 / 2)

H、林—牧(漁)複合型是指在同一經傳單位的土地上,林業與牧業或漁業相結合的經營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林牧叫作型牧場飼料綠籬型、護牧林木型、林漁結合型。總之,是將林業與牧業進行間作或者把林業與漁業相結合的複合經營係統類型

3、林—農—牧(漁)複合型它吋分為林—農—牧多層種植型、主林農型轉變為林—牧型、林—農—牧庭園兼營型、林—農—漁結合型。在注重農業、林業的同吋,不放棄牧業與漁業的發展。

4、特種林農複合型,這種複合經營模式以十產特種產品為目的,它由林木混交刑、林—藥間作型、林—食用菌結合型、林木—資源昆蟲結合型等複合係統組成。

三、林農複合經營的結構、

由於林農複合經營係統是人工複合群落,其物補多樣、結構複雜,劉,土地的利用也更為充分與合理,可按其物種成分、空間結構的變化劃分成許多不同的結構形式

1、空間排列結構是各種林農複合模式內的空間分布,即物種的互相搭配。水乎結構和垂直結構是空間排列結構的曲種基本形式。水平結構是指林農複合經營模式的生物平麵布局,其中物種密度和水平排列方式是構成水平結構多樣性的主要因素,各組成成分垂直排列的層次和垂直距離構成林農複合經營垂直結構。般說來垂直高度越大,層次越多,空間容量也就越大,資源利川率山就越高。

2、時間順序結構在林農複合經營係統,時間順序結構分為季節結構變化和不同發育階段結構變化兩種變化方式。主要受氣候以及生物生長發育節奏的影響。

四、林農複合模式的物種組合設計原則

由於生物物種受生態幅度範圍和抗逆能力的影響。因此生物組合的沒計應因地製宜,間作的農作物要求適應性強,短仟直立,耐陰高產,或有根瘤的豆科植物。

樹種選擇要求樹冠窄,正通直,樹葉稀疏,冬季落葉、春季手放葉晚,根係分布深,生長快,適應性強的樹種。種群組合要求慢上與速生,深根與淺根,喜光與耐陰,有根瘤與無根瘤的倒種和作物組合在一起為佳。

總之,要求樹種生態幅度較寬,物種之間能夠互利共生或偏利共生,排除異株寄生現象,避免種群間有相同的病蟲害。

五、林農複合模式綜合效益評價。

1、生態效益。改善農田小氣候林農複介後肜成特殊的小態環境、改善丫農田小氣候;研究表明,林農間作使風速降低40%。50%、空氣相對濕度提高7%-10%,絕對濕度提高2000豪巴,蒸發量減少34%,土壤含水量提高7%~!o%。顯著地減少了幹熱風對農作物的危害。減少土壤流失實行林農複合經營可以減少地表徑流和土壤侵蝕,有效地防止土壤流失。

2、經濟效益。林農複合經營可一地多用、一年多收能在相應的時間內獲得2~3種以以上產品的收獲,這在數量和品種上都較單一種植優越得多。在造林初期間種糧食、纖濟作物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間、氣候和土壤等資源,以短養長町取得近近期經濟效益、對林下作物進行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改善廠幼樹的生長環境,提高了幼樹的成活率,以耕代撫降低了撫育成本。

3、社會效益。首先,由於林農複合經營有多樸產品輸兒這滿足了社會多方麵的需求。其次,林農複合經營具有集約性的特點,要求投入密集的勞動力。因此,有利於安排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增加就業機會會,另外,林農複合經營不但能夠增加短期收入,而且還可增加人期收入,因此,這種經營有利於調動林農的積極性,增加林農收入。

由此可見,林農複合經營是一件科學、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經營儀式,在特定曆史階段、適合的環境條件下應當大力提倡和積極發展狀大下去。

(作者單位:160300黑龍江省尚誌國有林場管理局老街基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