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樟子鬆嫁接紅鬆果材林建設要點(1 / 2)

樟子鬆嫁接紅鬆果材林建設要點

林業水利

作者:石少燕

樟子鬆適應性強,抗寒、耐幹旱,抗瘠薄,還耐風沙,尤其是繁殖容易,育苗、造林成本低,生長迅速,可是它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遠不如紅鬆。用樟子鬆作砧術嫁接紅鬆,確能使紅鬆茁壯生長,而且能夠提前開花結實。

隨著國家經濟體製的改革和林業科技的不斷發展,樟子鬆嫁接紅鬆技術有了嶄新的應用前途和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的新內容。首先,無性係人工林已成為國際造林事業的高新技術,它省去了為培育林木良種而建立無性係種子園這種傳統的費時費錢的常規做法,大大縮短了林木良種的繁育時間,並保證優良遺傳品質的純度和質量,大幅度降低成本。嫁接是無性繁殖的主要方法之一。樟子鬆嫁紅鬆接技術可以應用於培育紅鬆無性係人工林。其次,天然紅鬆林采伐殆盡,紅鬆人工林隻有少部分剛進入結實期,開始少量結實,紅鬆種子產量逐年下降,而國內外市場對紅鬆種子需求日增。價格不斷上揚。因此,紅鬆果林的營造已成為東北林業部門的共識。

樟子鬆嫁接紅鬆技術同樣可以應用於營造紅鬆果林,樟子鬆足早期速生樹種,抗性強,可以促進紅鬆提早結實,並可在土壤瘠薄的向陽陡坡、沙地、堿地和紅鬆自然分布區之外的寒帶以及樟子鬆引種成功的地區,通過樟子鬆嫁接營造紅鬆果林。這對於改善林業結構,緩解林業“兩危”,提高林農職工的生活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由於忽視了選用優良種穗嫁接及建林必須掌握的技術要點,建立的紅鬆果材林不但不能保證種實的產量和質量,更不能保證早產、豐產和穩產。

1、建林地的調查與規劃

1.1立地條件凋查

在調查之前,首先收集林分沿革和氣象水文資料。勘測林地的地貌、地形、土壤及病、蟲、鼠害和附近的紅鬆林狀況。最好繪製林地的地形圖,標誌出道路、河流,詳細調查林分植被和測樹因子,為規劃設計提供可靠的信息。

1.2改培林地規劃設計

根據地彤和林相圖以及林分狀況,確定防護林、花粉林、道路的位置及其走向。根據林分狀況確定嫁接植株株、行距及林分扶壯的方式、方法。一般株、行距為5X5m,嫁接前最好用紅色油漆掛號,以方便嫁接工操作。

防護林的設計和營造

為使紅鬆堅果豐產豐收,減少風害,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必須在主風方向設計防護林。根據林地位置、麵積大小具體設計防護林種類及配置方式。

花粉林的設計和嫁接

紅鬆堅果園結果初期往往缺少足夠優質花粉,影響種子的產量和質量,很有必要在主風方向和果林四周專門嫁接優良授粉樹,以保證林內有足夠花粉,同時也具有阻隔劣等花粉進入林內的作用。

道路設計

道路是堅果林內外聯係的重要樞紐,具有運輸、交通、防火、通風、排水的功能,應該有長遠的打算。道路與道路之間的距離不要過近,道路寬度一般為3-4cm,坡度超過10°,可修環山路。

紅鬆果林嫁接配置圖

在嫁接前,先繪製嫁接施工配置圖。雌、雄配置一般為4:1、3:1和2:1,我們采用4:1。

1.3新建林規劃設汁

樹種設計

紅鬆果林在新建立的前一年秋天進行清場整地。全麵清場,穴狀定點整地,整地規格70x70cm。紅鬆果林的栽植密度受紅鬆生物學特性、問作樹種特性、經營措施和經濟條件等所製約。因為紅鬆結實較晚,單純經營紅鬆堅果效益較低,可以配合栽植果樹及闊葉樹等。

設計密度

紅鬆在15年前,樹冠年生長量不超過0.12cm。設計密度的原則是保證紅鬆具有足夠的營養空間,使其樹冠發育不受限製,目的在於促進提前結實,同叫還要節省造林和嫁接材料費用,降低成本,確定設計栽植密度為1000株/hm,株行距為2.5mx4m,砧木定值3~5年後,選擇發育良好的砧木進行嫁接。紅鬆果林行問采用2~3次定值到位、株間密植、逐漸稀疏、擇優去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