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落葉鬆繁育造林管理技術
林業水利
作者:李承庫
落葉鬆力陽性喜光、喜肥、喜水、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抗風力差,不耐幹旱也不耐積水;生長速度中等偏快。枝條萌芽力較強,有相當的耐喊性樹種,在自然分布區內呈純林或在混交林中呈優勢木居第一層。自然分布區屬內陸性冷涼氣候帶,該氣候帶年均溫2.5-12%,北界平均最低氣-溫9,4℃,南界平均最高氣溫28.7-33.3℃年降水量在500-1400mm之間,雨熱同季。最適土壤為灰化的火山堆積土,石灰質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長良好。生於長白魚鱗雲杉,臭冷杉、紅鬆、水曲柳、紫椴等的針闊混交林中。
一、繁育技術
1.采種。落葉鬆采種期一般在9月初開始,到9月中旬結束。過早過晚都不適宜。
2.圃地選擇與整地作床
選擇交通方便,地勢平坦,排灌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育苗。秋季整地,每畝施有機肥750kg,深翻30cm,播種前均勻噴灑1:10倍的硫酸亞鐵溶液,待幹後耙平作床,床高15cm,寬1m,床間距25cm。
3.種子處理與播種
播種前將種子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4小時,用清水洗淨後再倒人45℃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撈出稍稍晾幹後與三倍於種子體積的河沙混合,然後置於發芽坑內催芽。發芽坑應挖在背風向陽處。坑深50cm,寬50cm,長視種子多少而定。坑上覆蓋塑料薄膜,晚上加蓋草簾,每天將種子均勻翻動一次,待有30%的種子裂嘴後即可播種。在東北雪藏,可在播種前取出雪藏的種子,按上述方法處理後播種。
4.苗期管理
(1)灌水、追肥:幼苗期的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對水、肥條件要求不同,灌水施肥要因時製宜,播種後到幼苗拔出新稍前,灌水要少量多次,經常保持床麵濕潤,以利種子發芽,細幼苗紮根。用土麵增溫劑,播種後10-15天內不可灌水;在幼苗拔出新稍,苗木進入高生長期,氣溫逐漸增高,要增加日灌水量,多量少次,並開始追施氮肥,以防出現早期封頂現象,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從苗木生長趨向遲緩時起一般在8月中、下旬就要停止灌水,並及時施磷、鉀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亦可采用根外追肥。
迫肥方法用及用量:氮肥一一硫銨或碳銨等,每畝總用量30-35公斤,6月初到7月初施用三次,約隔10天左右施一次,第一次每10平方米用量50-150克,第二次250克左右,第三次400克左右。追肥後要清水洗苗,澆透水。磷肥每市一次用量2.5-2.8公斤,鉀肥每畝一次用顯約2公斤。噴施濃度,磷肥0.7-1.5%,鉀肥0.5%左右。8月上中旬開始,約每隔一周噴施一次,一般噴施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