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營造近原生態植物群落——混交林
林業水利
作者:周冠軍
混交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樹種組成的森林。按照慣例,主要樹種以外的其他混交樹種,以株數、斷麵積或材積計,應不少於20%。混交林可以形成層次多或冠層厚的林分結構,對於提高防護效能和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幾年,在丘陵低山區、馬尾鬆鬆毛蟲頻繁發生,危害猖獗,雖努力撲救,仍遭受重大損失。在平原湖區,蛀幹害蟲天牛危害楊樹也有泛濫成災之勢,且防不勝防。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多年來選用同一樹種大麵積營造純林,為病蟲害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食物來源。根據我們多年觀察和實踐認為,一是因混交林濕度大等小氣候影響,有益寄生菌、蟲、益鳥等增多,不利於鬆毛蟲生存繁衍。二是由於混交樹種的阻隔,使害蟲遷徙取食困難,再有因鬆針食源比純林少,害蟲因缺乏食物未老先衰或死亡。因此,在同等條件下的混交林要比純林遭蟲害危害程度降低70%-90%。
混交林營造的曆史較早,其優越性業已顯現,表現在趨向於原生態狀態,是目前提倡的造林方式。如何營造混交林,創建新的植物群體,在我國仍處於試驗推廣階段,無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很不成熟,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一、營造混交林的目的
1、充分利用空間和營養麵積。通過耐蔭性(喜光與耐蔭)、根型(深根性與淺根性、吸收根密集型與吸收根分散型)、生長特點(速生與慢生、發芽與落葉遲早不同、前期生長型與全年生長型)以及嗜肥性(嘻氮與喜磷,及其吸收利用的時間性)不同的樹種的搭配,可較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有利於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層次範圍利用光照、水分和養分。
2、改善立地條件。混交林較之單純林,林內光照減弱,氣溫、地溫略低而變幅小,風速降低,蒸發量減少,空氣濕度增加,有利於改善林內小氣候。混交林的冠層厚,葉麵積指數較大,枯落物較多,成分較複雜,比單純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
3、提高林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混交林能夠充分利用外界環境條件和樹種間相互促進的有利作用,光合作用的效率高,多植物共生,可以在同一時間內積累較多的有機物質,林產品豐富,因而總蓄積量和生物量比單純林高。混交林中的主要樹種在伴生樹種的輔佐下,主幹長得通直、圓滿,自然整枝迅速,幹材質量亦較單純林好。
4、能較好地發揮防護效益。森林的防護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林分結構。混交林林冠濃密,根係深廣,枯落物豐富,地上地下部分結構比單純林複雜,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以及其他防護效益方麵都優於單純林。
5、可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混交林與單純林比較,由於樹種多,生境條件好,使一些害蟲或病菌失去大量繁殖的生態條件,同時在複雜環境條件下,寄生性昆蟲、菌類等天敵增多,又招來各種益鳥益獸,因而混交林的病蟲害不像單純林那麼嚴重。混交林內溫度低,濕度大,風速小,各種可燃物不易著火,因而火險陸小。針闊葉混交林有闊葉樹的隔阻,可以防止樹冠火和地表火的蔓延和發展,不像針葉樹單純林那樣一旦發生火災,便成燎原之勢,難以撲救。混交林對不良氣象因素的抗性較強。如深根性樹種與淺根性樹種混交,可以減輕風害;常綠針葉樹與落葉闊葉樹混交,可以減輕雪壓雪倒等。
二、營造混交林的類型
1、喬木混交類型:即兩個以上的喬木樹種混交。當兩個以上的喬木樹種都是主要樹種時,它可以充分利用地力,獲得多種木材,充分發揮其他效能。當陽性樹種與陽性樹種昆交(如油鬆和櫟類)時,種間矛盾出現早且尖銳,競爭進程發展迅速。這種林分的種間矛盾較難調節。陰性樹種與陰性樹種混交(如雲杉與冷杉),種間矛盾出現晚而較緩和,樹種間的有利作用持續時間較長。此種人工林,隻是到了生長發育後期,矛盾才有所激化,但林分比較穩定。種間關係較易調節。陽性樹種與陰性樹種混交(如落葉鬆與雲杉),樹種關係介於上述兩者之間。有利作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主要的。當主要樹種與次要樹種混交吋,多構成複層林,主要樹種居於上層,次要樹種居下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