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營造近原生態植物群落——混交林(2 / 2)

2、喬灌木混交類型:即主要樹種與灌木混交。這種混交類型種間矛盾比較緩和,林分穩定。混交初期灌木可以為喬木樹種創造側方庇蔭,護土和改良土壤。林分鬱閉後,因在林冠下光線不足,灌木趨於衰老,便逐漸死亡。

3、綜合混交類型:即主要樹種、次要樹種和灌木的混交。綜合混交類型兼有上述混交類型的特點。

選擇適宜的混交樹種是調節種間關係的重要手段,是保證人:仁林順利成林,增強林分穩定性,實現速生豐產的重要措施。因此,應盡量使混交樹種與主要樹種在生長特性和生態要求等方麵協調一致,同時還要考慮到?昆交樹種本身適地適樹問題。

三、營造混交林的比例

混交樹種所占的比例,應有利於主要樹種生長為原則,宜依樹種、混交類型及立地條件而有所不同。競爭力強的樹種,混交比例不宜過大,以免壓抑主要樹種;反之,則可適當增大。立地條件優越的地方,混交樹種所占的比例宜小,其中伴生樹種應比灌木多;立地條件惡劣的地方,可以不用或少用伴生樹種,而適當增大灌木的比重。一般在造林初期,伴生樹種或灌木應占全林株數的25-50%。但個別混交方法或特殊的立地條件,混交樹種所占比例不在此限。

四、營造混交林的方式

1、株間混交,又稱行內混交。是兩個以上樹種在行內彼此隔株或隔數株進行混交。

2、行間混交,又稱隔行混交。是兩個以上樹種彼此隔行進行混交。

3、帶狀混交。是一個樹種連續種植3行以上構成一條帶與另一個樹種構成的帶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

4、塊狀混交,又稱團狀混交。是把一個樹種栽植成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塊狀,與另一個樹種的塊狀地依次配置進行混交的方法。

5、植生組混交。是種植點配置成群狀時的混交形式。即在一小塊地上密集種植同一樹種,與相鄰小塊地密集種植的另一樹種相混交的方法。

五、混交林營造的技術要點

1、混交林營造成功的關鍵在於正確處理樹種間的關係,使主要樹種在伴生樹種的輔佐下取得最好的生長效果。

2、造林前首先根據造林地的條件和造林目的選擇適宜的主要樹種,再確定相應的伴生樹種、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

3、造林時,通過控製造林時間、造林密度、株行距、苗木年齡和造林方法等措施調節樹種間關係。為了協調兩個樹種之間的相互關係,有時還可以引進第3個樹種栽培於二者之間,這個樹種稱為緩衝樹種。

4、在無林地區的混交林的營造是按照設汁進行全麵人廠造林。在有一定數量天然林木的造林地上,在整地中應盡可能多地保留天然林木,與人工種植的樹木形成混交林。

5、在林分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同樹利,間的關係更為複雜,它們對於環境資源的爭奪更加激烈。這吋需要通過各種措施劉啉分實施調控。當伴生樹種的生長速度超過主要樹種,並因樹高、冠幅過大造成光照不足並影響主要樹種生長時,可以對伴生樹種實施修剪、平茬、環剝、斷根等措施以抑製主要樹種的生長,

營造混交林的投資、投力與營造純林差不多,技術也不複雜,因此,無論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方麵考慮,還是從生態效益的長遠角度出發。在適地適樹的原則下,我們都大力提倡多造混交林。

(作者單位:160500黑龍江省尚誌國有林場管理局老街基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