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節選自《紅樓夢》第四回。節選的這部分,通過葫蘆僧借解釋“護官符”和賈雨村徇情枉法等情節,揭露了賈、王、史、薛“四大家族”互相庇護、狼狽為奸、魚肉百姓的罪惡。
(基礎知識)
一、字詞
1.多義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的字!那日馮公子年見了(互相)
2.大丈夫等時耑動(觀察)
兌:支付。如“那日馮公子相見了,兌了銀子”。
蒙:受到。如“蒙皇上隆恩起複委用”。
豈:怎麼,難道。如“反花了錢,送了命,豈不可歎!”
無奈:無可奈何。如“無奈薛家原係金陵一霸。”
何其:多麼。如“老爺當年何其明決,今日何反成個沒主意的人了!”
3.合成詞並列式合成詞
追索:追趕捉住。如“今薛蟠已得了無名之病,被馮淵的魂魄追索而死”。
斟酌:考慮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適當。如“等我再斟酌斟酌,壓服得口聲才好”。
伏侍:伺候、照料。如“令從人退去,隻留這門子一人伏侍”。圖報:謀求報答。如“正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
駭然:驚訝的樣子。如“雨村駭然道”。
合族:全族。如“合族中地方上共遞一張保呈”。
支配式合成詞
發簽:發出憑證(舊時官府交給差役拘捕犯人的憑證如“便發簽差公人立刻將凶犯家屬拿來拷問”。
枉法:歪曲法律(執法人為了私利或某種企圖而歪曲和破壞法律)如“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亂判斷了此案”。
修書:寫信。如“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賈政並京營節度使王子騰”。
二、語句語法分析
1.“那薛公子便喝令下人動手”。
這是一個兼語句,表現出薛蟠倚財仗勢、草菅人命的行徑。
“老爺榮任到此,難道就沒有抄本的‘護官符’來不成?”
這是一個反問句,說明地方官抄有“護官符”是正常現象,沒有倒是怪事。
“他這件官司並無難斷之處,從前的官府,都因礙著情分臉麵,所以如此。”
這是一個因果複句,說明官府包庇權貴豪門的罪惡,無人為馮家做主的原因。
2.“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個私單,上麵寫的是本省最有權勢富貴的大鄉紳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時觸犯了這樣的人家,不但官爵,隻怕連性命也難保呢!”
這是一個三重複句。複句層次劃分和層次關係是: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個私單,(承接)上麵寫的是本省最有權勢富貴的大鄉紳名姓,(解說)各省皆然;(轉折)倘若不知,(承接)一時觸犯了這樣的人家,(假設)不但官爵,(遞進)隻怕連性命也難保呢!
(重點難點)
一、結構
節選的這部分,按照情節的開端、發展和結局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待案件的情由。
第二部分(2~9段):密室策劃,共訂了結案件的計策。
第三部分(第10段):案件的了結。
二、情節
事情的變化和經過:
開端一接案,賈雨村就任,接到人命案件發展策劃(賈雨村和門子在密室裏密謀策劃)高潮定計(賈雨村和門子在密室定出審案計策)結局斷案(賈雨村徇情枉法,胡亂斷案)。
三、寫作方法
白描手法白描原指畫家作畫不用彩色而隻有輪廓的畫法。這裏指寫作時隻用“粗線條”勾勒人物形象的一種方法。古典小說常用這種方法。如“左一刀,右一刀,刀刀不離後腦勺”,極簡潔地勾勒出人物揮刀的動作,這就是一個運用白描手法的典型例子。《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作者粗筆勾勒了兩個人物形象。寫賈雨村“胡亂判斷了此案”之後,便“疾忙修書”給賈、王兩家,又怕門子揭底,後來竟把他“遠遠充發”。這裏隻是簡要地敘述人物的所作所為,來勾畫這個封建官僚趨炎附勢、狡猾陰險的醜惡嘴麵。寫門子也采用粗筆勾勒的方法。首先是寫他在堂上“使眼色”,不叫發簽;接著寫他對賈雨村曆史的了解,對官場習俗的深知,對案情的熟悉;最後寫他提出斷案的辦法。這些敘述既有補充有關情節的作用,同時也勾畫出門子老於世故、奸刁圓滑的性格特征。
1.伏筆
作者在敘述、描寫過程中對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出提示或暗示,這就是伏筆。采用伏筆能夠使作品的結構嚴謹和情節發展符合情理。《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前邊寫道:“門子笑道:‘老爺怎麼把出身之地竟忘了!老爺不記得當年葫蘆廟裏的事麼?’……雨村大驚,方想起往事。”這“大驚”,說明賈雨村萬萬沒有料到在此地竟有知道他身世底細的人,這就為後邊充發門子設下了伏筆。
23.競選州長
《競選州長》是馬克吐溫的早期作品。小說通過一個獨立黨州長競選人的遭遇,揭露了自由競選的醜惡內幕和“民主政治”的虛偽本質。
(基礎知識)
一、詞彙
卑鄙:“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如“這種卑鄙的說法是一種下流的無端的謠言”。
賄賂恥用財物買通別人。如“不久,共和黨的主要報紙又給我‘判了罪’大規模的賄賂行為”。
推卸不肯承擔(責任)。如“獨立黨黨員們有不容推卸的義務”。
悲慟如:悲傷痛哭。如“我想到這種卑鄙的謠言給死者清白的家屬和親友們必然帶來的悲慟”。
訛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如“這個可惡的訛詐專家!”
賜予:賞給。如“新任州長競選人可否將下述事實經過向本市若幹迫切等待著給他投票的市民賜予說明”。
烹飪:做飯做菜。如“曾經雇用了一些掉光了牙齒的老邁無能的親戚擔任烹飪的工作”。
隱衷不願告訴人的苦衷(痛苦心情)。如“吐溫先生對於那粧交趾支那的偽證案保持緘默,似有隱衷”。
晦氣:不吉利,倒黴。如“獲得了一大串晦氣的頭銜而不敢張嘴否認任何一個”。
輿論如群眾的言論。如“這時候輿論鼎沸,叫我‘答複’對我提出的那一切可怕的控訴”。
無稽:毫無根據。如“我準備要‘答複’那一大堆無稽的指控和那些下流而惡毒的謠言”。
托詞:找借口。如“獨立黨黨員們極力要把這種卑鄙的托詞信以為真”。
置信:相信。如“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發膩:感到膩味,厭煩如“我可以繼續舉出許多例子,直到讀者發膩為止”。
二、語句語法分析
1.吐溫先生應該把這樁事情交代清楚。”
這是一個把字句。動詞謂語句中的謂語中心詞如果有介賓短語充當的狀語,這個介賓短語是“把賓語”的形式,這種句式稱為把字句。把字句的表達作用是強調說明對某人或某事物采取某種處置的行動。上麵這個把字句的謂語中心詞“交代”,前邊有介賓短語“把這樁事情”修飾,強調了對事情的處置行動。
2.“我覺得我簡直詫異得要爆炸了。”
這個句子的賓語是由一個主謂短語充當的。-句子成分的劃分是:塞覺得我簡直詫異得要爆炸了。
3.世間還能有比這更居心險惡的事情嗎?我是一輩子沒有到過加大拿的。”
前一句是反問句,後一句是判斷句,表示了“我”強烈的控訴,有力地戳穿了對方的謊言。
4.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繼續舉出許多例子,直到讀者發膩為止。”
這是一個二重複句,表明匿名信之多,對“我”的誣陷、攻擊聲勢之大。複句層次劃分和層次關係是:如果需要的話,(假設)我可以繼續舉出許多例子,(承接)直到讀者發膩為止。
5.要想擺脫這種攻擊,簡直沒有辦法,所以在深感羞辱之餘,我準備要‘答複’那一大堆無稽的指控和那些下流而惡毒的謠言。”
這是一個二重複句,表明“我”的內心思想活動。複句的層次劃分和層次關係是:要想擺脫這種攻擊,(承接)簡直沒有辦法,(因果)所以在深感羞辱之餘,(承接)我準備要“答複”那一大堆無稽的指控和那些下流而惡毒的謠言。
(重點難點)
一、結構
小說按照情節的開端、發展、結局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幾個月以前”到“和他們開始競選”):這是情節的開端。寫“競選”開始,“我”被提名為州長候選人之後的矛盾心情。
第二部分(“我也正是這麼想呀”到“抱住我的腿,叫我爸爸”):這是情節的發展和高潮。寫“我”在競選過程中遭到一係列的誣陷、攻擊,得到“一大串晦氣的頭銜”,失去了“聲望還好”的形象。
第三部分(“我放棄了競選”到“訛詐專家的馬克.吐溫”):這是情節的結局。寫“我”終於滿懷懊惱之情退出了競選。
二、寫作方法
語言是作品的外衣,寫作要“量體裁衣”。《競選州長》這篇小說多用幽默的語言,使用誇張、比喻手法來達到諷刺的作用。“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麵,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絕對難以置信。我已經整整三年沒有過麥酒、啤酒、葡萄酒或是任何一種酒了”,用誇張的幽默,將所謂“新聞”擊得粉碎。“於是我漸漸對報紙有了戒心,拿起來就覺得提心吊膽一一很像一個人想睡覺的時候去揭開床毯,可是腦予裏卻擔心那底下會有一條響尾蛇似的”,把當時的報紙比作“響尾蛇”,形象有力地諷刺揭露了資產階級政客慣用的造謠中傷的伎倆。“九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包括各種膚色,帶著各種窮形怪相,被教唆著在一個公開的集會上闖到講台上來,抱住我的腿,叫我爸爸!”“九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同時闖到集會的講台上來”,運用誇張的語言,揭露了離奇怪誕的捏造事實,突出地諷刺了捏造者卑鄙無恥的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