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燈的來曆(2 / 2)

不料試來試去,還是以采用白金最為合適。由於改進了抽氣方法,燈的壽命已延長到兩個小時。但白金太昂貴了,用它做出燈泡來,誰買得起呢?

一天,他坐在椅子上考慮下一步該用什麼材料來試驗,隨手拿起桌上一卷棉紗玩弄著。突然,他腦子裏閃出一個念頭,便拉斷一截棉紗,把它放到爐火上烤了好長時間;棉紗被烤得焦焦的,變成了炭。他小心地裝進玻璃泡裏,一試驗,效果非常好,不禁自言自語道:“炭,炭,還是用炭!炭比白金還要好!”

愛迪生抓住這個轉機,連續試驗,燈泡的壽命一下子延長到十三個半小時,後來又延長到四十五個小時。

大家高興得不得了,愛迪生卻連一句話也沒說。沉默了好久才宣布說:“不成,我們還得找其他材料!”

助手們聽了都驚詫地問:“亮了四十五個鍾頭還不成?”

“不成,差得遠哩!”愛迪生搖搖頭說,“我希望它能亮上一千個鍾頭。要是拿出去給大家使用,那麼最好是一千六百個鍾頭!”

大家一算,每天亮四個多小時,一千六百小時就是可以用上一年。這當然很合乎理想,但還得去找其他的材料呢。

愛迪生根據棉紗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方麵去尋找新的燈絲材料。

新的試驗幾乎是不分晝夜地進行著。凡是植物學上的綱目科別,隻要能找到的,愛迪生都叫試過了,甚至連馬的鬃、人的頭發和胡子也都拿來當燈絲試驗。試驗不斷擴大,燈泡的壽命也越來越延長。到一八八〇年五月,已經試驗過六千種植物纖維材料,燈泡能連續點燃三百小時。

天漸漸熱起來了。有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裏考慮建設電燈工廠的事,忽然感到很悶熱,便順手拿起一把竹扇扇涼。扇著扇著,又心血來潮起來,當即把扇子扯個粉碎,取了一片,用顯微鏡仔細觀看,高興得哈哈大笑。他把扇片炭化後裝進玻璃泡,通上電,嗨,竟連續不斷地亮了一千二百小時!

“這下該滿意了吧!”助手們都這樣想,但又不敢把話說出口。看到愛迪生在不斷地翻書,有個助手終於忍不住問道,“怎麼,還要找新材料?”

愛迪生這回沒說還差得遠,隻是興衝衝地說:“你們看,世界各地有這麼多竹子,我們得好好挑選挑選才行。”

大家這才鬆了口氣。愛迪生幹什麼事都不拖延的。他當即選定幾個人,到世界各個產竹區去采辦竹子樣品,進行試驗對比。經過比較,發現以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最適合製作燈絲。於是又派人到日本去,跟當地農民接洽,請他們大量培植,並且訂立供銷合同。同時又開設發電廠,大規模地架設電線。不久,幾百萬隻價廉物美的燈泡供應到市場上,讓人們普遍點用。

裝電燈的人越來越多,有時使用不當,難免出些事故。為了確保用戶安全,愛迪生又想了一個辦法,在電線的某一地方裝上一小段鋅絲。這鋅絲的熔點比電線低,要是線路上電流過強、熱度過高,鋅絲會先熔化,電路也立即中斷,不致起火。這就是最早的“保險絲”。

竹絲燈在社會上用了好多年。後來,愛迪生又用化學纖維來代替,燈泡質量又有了提高。到一九〇六年,才改用鎢絲來做燈絲。這就是今天人們普遍使用的電燈泡。

愛迪生活了八十四歲。他一生有一千多件發明。在電影技術、礦業、建築、化工等方麵,也有不少著名的發明。所以人們稱他為“發明大王”。

(段萬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