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燈,是家家戶戶普通的照明工具。可是你知道嗎,它問世才一百年呢!說起它的來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已經初步掌握了電的知識。十九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兩千隻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是,它的光線很強,隻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燃著時嘶嘶作響,壽命也不長,因此不適合一般家庭使用。當時,普遍使用的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燒起來有黑煙和臭味,要時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而且很容易引起火災。所以,許多科學家都在動腦筋,設法製造出一種能供一般家庭使用的電燈。
首先發明出這種電燈的,是三十二歲的愛迪生。說來也不信,他隻在學校讀過三個月的書!
愛迪生,一八四七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市。他少年時代做過小生意,賣過報,青年時當過電報報務員和技師,是個非常愛好科學實驗的人。在發明電燈前,他已經發明了自動電報機,二重、四重、六重發報機,協助朋友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機,還發明了留聲機,在那時已經很有名望了。
一八七八年九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動進攻。他對自己所要試驗的照明燈定下了幾個原則:它至少要有煤氣燈那樣簡便,能夠遍布各處,適合各種條件下的室內室外使用;必須結構輕巧,價錢便宜,非常耐用,而且要無聲、無臭、無煙,對使用人的健康沒有絲毫不良影響。
愛迪生從試驗白熱燈下手。這種燈的原理是,把一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裏,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光。
首先是要給燈找到一種合適的耐熱材料。他先用炭來試,結果一下子就斷裂了。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又拿起玻璃泡,翻來倒去地看個不停。他忽然想起,“也許這裏麵有空氣,空氣中含有氧,而氧是幫助燃燒的!”於是他取來了自己手製的抽氣機,盡可能地把玻璃泡裏的空氣抽掉。再一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但八分鍾後,燈又滅了。
愛迪生高興地對助手說:“這說明真空對白熱燈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就是那炭絲不對勁,用白金來試試怎麼樣?”
助手說:“嗯,白金熔點高,可能比較好些。”說罷就到材料庫裏取來了白金。
愛迪生用白金試了好幾次,結果並不理想。於是他想,白金的熔點在金屬當中要算高的了,可還是要熔斷,可見還得在電燈的結構上動動腦筋。如果裝個什麼導熱的東西,把白金絲受的高溫傳散開,那壽命不是可以延長了嗎?這一改進,果然使電燈發光的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熄掉再自動發光,總是不理想。
盡管如此,這消息一傳開,就轟動了整個美國,甚至波及到英國,使倫敦的煤氣股票價格狂跌百分之十二。美國有個名叫摩根的大資本家,預計到不久電燈會取代煤氣燈,做電燈生意會發大財,所以湊合了幾個人,拿出三十萬元錢,派代表去跟愛迪生商量,說是與他合夥辦個電燈公司。那時愛迪生手頭正缺試驗費用,也就同意了。
第一筆試製費五萬元很快撥到了愛迪生手裏。他添置了設備,加蓋了房子,並將工作人員擴大到二百人。
試製工作緊張地進行著,但成功似乎還遙遙無期。愛迪生試用了鋇、鈦、鉬等各種稀有金屬,都不甚理想,而那五萬元錢卻用得差不多了。
一天晚上,愛迪生撥開煤氣燈,取出紙筆,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料全部寫下來。寫了又想,想了又寫,最後點一點數,足足有一千六百種!第二天他安排人力,將這一千六百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同時又改進抽氣方法和設備,力求玻璃泡內達到更高的真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