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就是這樣專心致誌地學習和創作的。
他的音樂才能,是同他的民主政治理想分不開的。貝多芬酷愛自由、平等、博愛。他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個用音樂做武器向封建勢力進攻的戰士的一生。
早在波恩大學讀書的時候,貝多芬就接受了法國大革命的熏陶。那裏的文學老師希那哀特教授,是一個革命黨人。當法國人民攻破專製的封建堡壘巴士底獄時,教授熱情朗誦自己的詩歌,高呼“斬斷專製的鐵鏈”。可是,德國的反動勢力卻把這位教授判處死刑。貝多芬熱血沸騰,立誌要寫出一部歌頌法國大革命的交響樂來。一八〇四年,第三交響樂(《英雄交響樂》)正式完成了,樂曲以*、雄偉的旋律,譜出了革命英雄的心聲。
《英雄交響樂》的第一樂章,描寫了人民的艱苦鬥爭,充滿著鮮血和眼淚。第二樂章是“葬禮進行曲”,以悲憤的旋律表達了對人民英雄的悼念。第三樂章以激昂的音調,描寫出革命大起義的壯烈情景;第四樂章是歡慶人民獲得自由的歡樂場麵,組成了一部完整的史詩。在開始創作時,貝多芬非常崇拜保衛法國革命的統帥拿破侖,所以在這部交響樂的扉頁上寫了“獻給拿破侖·波拿巴”這幾個大字。但是,當這部交響樂完成時,拿破侖已經拋棄共和,做了皇帝。貝多芬痛苦萬分,就把這一行字劃掉,改為“《英雄交響樂》——紀念一位偉人”。這偉人,就是革命的人民。
創作的成功,使貝多芬的藝名大振。許多貴族紛紛向他獻媚,貝多芬卻置之不理。
一次,有個年輕的貴族夫人,嬌聲柔氣地走到貝多芬的身邊,向他講了許多欽羨的話,最後,要求貝多芬剪幾根頭發給她作為紀念。貝多芬一口答應。幾天以後,這貴婦人在交際場合拿出一把毛發,炫耀自己同貝多芬的“友誼”。這時,正巧貝多芬走了進來,大家圍著向他詢問。貝多芬笑了笑說:“我給她的隻是一撮山羊胡須!”弄得全場哄堂大笑。
又有一次,貝多芬在音樂會上演奏沉靜優雅的《月光曲》。人們都在靜靜欣賞,隻有一個伯爵在大聲吵鬧。貝多芬憤怒地停止了演奏,並且高聲說道:“我決不能奏給這些蠢豬們聽!”主辦這次音樂會的親王庇護伯爵,走來訓斥貝多芬。貝多芬圓睜雙眼,怒不可遏地回擊道:“親王,您之所以成為貴族,隻不過憑借自己的出身;而我卻全憑自己的努力。現在,世界上有成千上萬個貴族;將來,世界上還會有成千上萬。而貝多芬,隻有我一個!”說罷,大步走出會場。
貝多芬和大文學家歌德是好朋友。但是,對於歌德那種往往聽從貴族意誌的馴順態度,貝多芬是很不滿意的。
一天,貝多芬和歌德在景色秀麗的波希米浴場相遇了。正當兩人欣然交談時,德國的皇後、太子和皇宮侍臣們走了過來。太子見到貝多芬,就脫下帽子,表示敬意。貝多芬隻是把頭一仰,似乎並沒有看見。站在旁邊的歌德一見是皇後和太子,趕忙拍拍身上的灰塵,扣好衣領,脫下帽子,彎腰鞠躬。貝多芬看見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說:“唉,我本來以為你是一個有骨氣的詩人,可是現在,我認為你根本不像《浮士德》的作者,隻是一個可笑的庸人罷了!”
一八一六年起,貝多芬的身體愈來愈差。接著,一個悲劇出現了!貝多芬雙耳失聰,成了聾子。作為一個音樂家,耳朵是心靈的火花;失去了聽覺,簡直比判處死刑還要痛苦!可是,貝多芬並不消沉,他默默地用筆在五線譜上繼續創作,寫出比過去更多的音樂作品,從而為世界音樂寶庫增添了更多的瑰寶。
事情是萬分艱難的。一八二二年,他為歌德《哀格蒙特》寫的序曲修改完畢,親自指揮樂隊排練。結果,指揮與樂隊完全脫節,弄得樂隊紊亂不堪。貝多芬看到情況不妙,但他根本聽不見聲音,隻好拿出小本子來請他朋友說明。朋友隻寫了一句話:“請不要再指揮下去了。”貝多芬看了頓時臉色發白,慌慌忙忙地跳下舞台,直奔家中。一進門,就躺在床上不再起來。朋友跑去看他,隻見貝多芬雙手蒙臉,一動不動,難過極了!
在黑暗的世界裏,貝多芬要創造光明。在痛苦的環境中,貝多芬要創造歡樂。他以極大的毅力,根據大詩人席勒的《歡樂頌》,創作了一部歌頌光明和歡樂的《第九交響樂》(《合唱交響樂》)。在一八二四年首場演出時,全場連續不斷地爆發了五次熱烈的掌聲。警察以為出了什麼亂子,連忙闖進劇場維持秩序,因為當時規定,隻有在皇帝蒞臨會場時才要鼓掌三次。貝多芬呢,因為聽不見聲音,隻是靜靜地坐在後台。一個女高音歌唱家把他拉到前台,貝多芬親眼看到了如此狂熱的場麵,興奮得暈了過去。
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貝多芬在維也納病逝。他一生寫了九部交響樂,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此外,還有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等一二百部作品,許多是在耳聾以後寫成的。人們為了紀念他在音樂事業上的偉大貢獻,推崇他為“樂聖”。
(顧漢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