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八一年十月十九日,美國東海岸約克頓的郊外鼓樂喧天。士兵們雖然衣衫破舊,但是個個興高采烈。他們揮舞著星條旗縱情跳躍,放聲高歌“天翻地覆,世界倒轉過來”。整整六年半的獨立戰爭獲得最終勝利,美國從殖民地變成獨立國,這不是天翻地覆的大事嗎?

八千名服裝整齊的英軍垂頭喪氣地走來。他們的軍旗是倒過來舉的,旗尖頂幾乎擦著地麵。走在前麵的一位將軍,雙手捧著一柄作為權力象征的佩劍。他看到對麵站著一位滿頭金發的美軍統帥,連忙低著頭跨前一步,把佩劍繳了上去。美軍統帥昂首挺胸,雙手接過英國將軍的佩劍。英軍的投降儀式就正式開始了。

這位美軍統帥名叫華盛頓。

喬治·華盛頓,一七三二年生於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個大種植園主家庭。年輕時當過測量員,並在西部俄亥俄河流域做過土地買賣。在英法兩國爭奪北美殖民地的戰爭中,他指揮弗吉尼亞地方武裝,協助英軍把法軍趕出北美,因而晉升為上校。可是,英軍占領北美後,把西部和北部的土地作為王室私產,不準他人墾殖。這樣一來,華盛頓的幾萬畝土地全被英國吞沒,從此,他竭力反對英國的殖民政策。

波士頓慘案發生以後,北美各州人民紛紛起來支援。一七七四年八月一日,弗吉尼亞州召開緊急會議。會上,華盛頓慷慨激昂地說:“我願意自己出錢招募一千名戰士,親自率領這支隊伍去救援波士頓。”接著,他代表弗吉尼亞州出席在費拉德爾菲亞城(簡稱“費城”)召開的“大陸會議”,商討成立北美十三州反英的統一領導機構。一七七五年,華盛頓當選為大陸軍總司令。這時,萊克星頓的槍聲已經打響,戰爭刻不容緩,華盛頓立即騎馬出發,於七月三日抵達波士頓。

可是,當華盛頓把大陸軍的隊伍集合起來時,卻大吃一驚。“這是什麼隊伍啊?”華盛頓騎在馬上環顧四周說。隻見那些參差不齊站隊的人,大多是滿臉胡須的農民。武器陳舊不堪,有的還是些獵槍;衣服破破爛爛,而且各式各樣,根本不像一支軍隊。華盛頓知道,他們是從各州臨時湊集而來的民兵,尚未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於是,他花了半年時間,把民兵編成一個個具有獨立作戰能力的團隊。接著,發兵圍攻波士頓的英軍總部,切斷它在陸上的一切供應線,封鎖海港。英軍糧盡援絕,被迫於一七七六年三月十七日逃離波士頓。大陸軍旗開得勝,人民群眾紛紛前來參加。華盛頓的隊伍一下子發展到一萬八千人。

在歡慶勝利的日子裏,第二屆大陸會議開幕了。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通過了一個重要文獻——《獨立宣言》。這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次以綱領形式提出的資產階級政治要求,裏麵寫道:“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造物主那邊被賦予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同時,宣告了北美殖民地正式獨立。《獨立宣言》道出了北美人民的心聲,紐約人民馬上行動起來,打碎了樹立在那裏的英王喬治三世銅像,把它鑄成子彈,去打擊英國殖民軍。以後,美國就把七月四日定為國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