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繩子係住一塊石子,把石子使勁投出去,隻要把繩子拉牢,石子就會回繞著旋轉;如果不把繩子拉住,石子就會飛得很遠很遠。這是一個眾人皆知的普通現象。可是,在牛頓眼裏,卻看出了真理。地球繞太陽旋轉為什麼不會飛出去呢?月亮繞地球旋轉為什麼也不會飛出去呢?拉住石子有一根繩子,那麼,拉住地球、月亮的是什麼呢?這根無形的繩子,不就是一種看不見的“引力”嗎?這樣,牛頓就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萬有引力定律”。蘋果為什麼落地的原因終於找到了。
科學的發現不是靠偶然的湊巧,而是靠大量的、艱苦的實驗。牛頓的一生,幾乎全是在實驗室裏度過的。
他為了觀察天體,把三塊玻璃做成了三棱鏡。用它對太陽光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了白光原來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合成的。這樣,牛頓又發現了光的秘密。在這個基礎上,他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遠鏡。通過它,能夠看到木星上的衛星。反射望遠鏡的發明,使人類對天體的觀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他為了要對天體的運動進行計算,反複鑽研高等數學,終於創立了微積分的理論。從此,全世界數學的計算,出現了重大的飛躍。
做實驗,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可以說,沒有九十九次失敗,就不可能有一次成功。牛頓很少在夜間兩三點鍾以前休息,有時,一直要工作到清晨五六點鍾。每當春天或秋天氣候溫和涼爽的時候,他常常連續六個星期在實驗室工作。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他總是不停地工作,直到把實驗做好為止。
一次,他約一個朋友來家吃飯。可是,朋友來了,他卻還在實驗室裏工作。中飯的時間已經過了兩個鍾頭,朋友的肚子餓得發慌,就自己到餐廳裏去把一隻雞吃了,雞骨仍放在碗裏。過了一會兒,牛頓來到餐廳,看到碗裏有很多雞骨,不覺驚奇地說:“啊!原來我已經吃過飯了。”於是,他又回到了實驗室工作。牛頓就是這樣廢寢忘食工作的。
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對科學事業的最大貢獻。為此,他進行了反複的驗算和實驗。一六八七年,牛頓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從此,全世界都能了解萬有引力的秘密,大大地推動了科學事業的發展。
一七二七年,牛頓已經八十五歲,病魔使他不能再繼續工作。臨終以前,這位大科學家謙虛地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隻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子,偶然拾到一塊美麗的石子。至於真理的大海,我還沒有發現呢!
(顧漢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