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大學的一群醫科學生,正跪在大教堂裏做禱告。大廳裏一片寂靜。一個教堂司事注滿了一盞從廳頂懸掛下來的油燈,漫不經心地讓它在空中來回擺動。
掛燈鏈條擺動的嘀嗒嘀嗒聲響幹擾了學生的祈禱。這時,有一個學生漸漸被掛燈的嘀答聲吸引住了。他覺得鏈條的節奏似乎是有規律的,盡管往返的距離越來越短,但是掛燈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卻似乎一樣長。
突然,那年輕學生跳了起來,其他的祈禱者大吃一驚,都看著他往門外跑去。他回到家裏,立即找來兩根同樣長的繩索,各墜上一塊相同重量的鉛塊,讓它們來回擺動,然後加以比較。就這樣,證實了他的新發現——擺錘的等時性。
那位年輕的醫科學生是誰?他就是後來成為意大利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的伽利略。
伽裏列奧·伽利略於一五六四年二月生於意大利比薩城。他父親是一個沒落貴族,又是一個卓越的音樂家,並且通曉數學。伽利略從小喜愛圖畫和音樂,但他父親不願讓兒子做畫家或音樂家,讓他到修道院去學拉丁文和希臘文。十七歲時,又送他到比薩大學去學醫。在大學裏,他細心聽講,認真做筆記,但又勇於提出問題,善於獨立思考。他特別喜歡搞各種實驗,很快便顯示出他驚人的才能。
伽利略離開大學以後,利用阿基米得關於杠杆和“浮體比重”原理,發明了水平儀;不久又寫出了一篇著名的論文《固體內的重心》。頓時,伽利略名聲大振,被人們稱為“當代的阿基米得”。比薩大學聘請他擔任數學講師。
當時歐洲的知識界,仍然在亞裏士多德的思想統治下,大學教授們宣布,所有科學上的問題都最後被亞裏士多德解決了。不論哪個學生提出異議,教授們便說:“導師(指亞裏士多德)已經指示過了!”於是學生再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可是,伽利略卻偏偏要向固有的教學秩序挑戰。他宣稱,發現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誦亞裏士多德的教條,而是要通過“學*自然這本寶書”。
有一次講課時,他對學生們說:“亞裏士多德有這樣一個論點:不同重量的物體,從高處下降時,速度也不一樣。例如,一個十磅重的物體,它的下降速度要比一磅重的物體快十倍。這從表麵看來,似乎很合理,其實,這是錯誤的。”學生們聽了都表示懷疑,有的不客氣地嘲笑他。
“這完全是胡說八道,”教授們也罵得他狗血噴頭,“除了傻瓜,沒有人會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顆炮彈以同樣速度通過空間下降!”
教授們要伽利略在全體師生麵前表演,想讓他當場出醜。
伽利略接受了挑戰。他選定的地點是比薩斜塔。這一天,教授們身著紫色絲絨長袍來到塔前,學生和市民們都興高采烈地來看伽利略出洋相。
伽利略一步步走上斜塔。他一手拿著一個十磅重的鉛球,另一隻手拿著一個一磅重的鉛球。
“下麵的人看清楚,鉛球下來了!”
說著,他把手一鬆,鉛球果然同時落到地上。在場的觀眾都十分驚訝。但教授們仍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相信亞裏士多德會有錯誤,竟胡說什麼伽利略在鉛球裏施行了魔術。
伽利略憤然辭去比薩大學的教職。不久,又在十六世紀歐洲著名的帕多亞大學謀得了數學教授的職位。一六〇〇年,正當他在大學講課期間,意大利著名哲學家布魯諾因為宣傳哥白尼學說,在飽嚐了十年鐵窗生活以後,於二月十七日在羅馬廣場被教皇用火刑處死。伽利略當然知道這慘絕人寰的迫害。他心如刀絞,悲痛欲絕。伽利略雖然也是哥白尼的信徒,但當時卻不敢公開為布魯諾辯護。為了追求真理,他私下進行各種科學試驗,力圖進一步發展哥白尼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