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中國和南非建交。當年春天,孫寶山踏上彩虹之國的土地。
2002年之前,他在親戚開的旅行社幫忙,也不時充當“貿易倒爺”“十幾年前來非洲玩的人不多,我幹導遊,也幹別的,就是想著怎麼能在這裏立足。”
餐飲等服務業、服裝等加工業一向是海外華人創業的傳統行業,那年夏天,孫寶山的第一家餐館在約翰內斯堡開張,“當時中餐館還不多,競爭不像現在這麼激烈。”他也娶了一個漂亮的南非姑娘,“當地的政策隨時變化,治安也比現在糟糕得多,亂世中求生存吧。”
“不要說租房、雇人,就連吃飯都成問題,先是一間小餐館,吃住都在裏麵。我既是老板也是廚子、跑堂,後來慢慢好起來。”孫寶山說,創業初期,對當地的工會製度、稅收規則不了解,吃了不少虧,“我們要生存、發展,就必須熟悉當地的遊戲規則。”對於大企業負責人閉口不談當地官員腐敗影響問題,孫寶山倒是直言不諱,“哪的林子裏都有幾隻壞鳥,咱中國人的智慧足夠應付。”
“小本生意”幹到現在,積累了多少財富,孫寶山不願透露,隻是說自己運氣好,來到一塊“寶地”。如今,他的名片上印著三個“協會”封的頭銜,“現在南非中國人很多,在約堡等地的街頭時不時都能遇上,大家都紅光滿麵的。我們選擇在這裏發展,第一不能給中國人丟臉,第二自己要對得起自己的付出。”
也有一些事情至今令他頭疼,比如經常被員工“炒魷魚”,“我的製衣廠一百來號人,工人都是當地的,我很想培養兩個咱們說的‘車間主任’,但他們往往賺夠了錢——他們認為夠的錢,就走人,不幹了,去海邊曬太陽了。他們的文化就是不存錢。後來,錢花完了,又理直氣壯地回來了。”
“很多問題也常年困擾大企業,我想連咱們總理也沒法跟人家商談吧。”孫寶山笑著說。
成本低,素質也還有待提高
孫寶山很關心李克強的非洲之行。
李克強訪非期間,在世界經濟論壇非洲峰會上提出支持合適的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先向非洲轉移,支持中資企業本土化,增加非洲國家非農就業崗位,特別是適合年輕人的就業崗位。分析人士稱,這個信號表明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不隻是礦山和基礎設施這一條主線。
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民企,先行一步,把目光投向非洲,在當地推進輕工業、製造業、服務業等,不斷發展。
中國政府在埃塞唯一國家級經貿合作區“東方工業園”,是總理埃塞行程中的重要一站。這座由中資企業建設的工業園已成為埃塞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條件最完善的招商引資平台。
據相關報道,園區內有製鞋、汽車組裝等多家製造業、輕工業企業,員工總人數達到3800多名,為埃塞創造就業崗位3400個。已經投產的企業包括東方鋼鐵公司和華堅國際鞋城,這也是李克強此次參觀的兩家企業。
中國駐埃塞大使解曉岩向媒體介紹說,中方獨資的華堅鞋城是埃塞最大製鞋企業,生產女鞋占埃塞鞋業出口份額的50%以上,帶動當地皮革加工、運輸等多領域發展。
1996年東莞創業,2002年江西贛州建廠,2011年投資埃塞俄比亞,華堅成為中國製鞋業第一個走進非洲的企業。
從2012年1月開始,這家公司打著“埃塞製造”標簽的皮鞋銷往歐美市場。華堅作為在埃塞俄比亞注冊的企業,能繞開貿易壁壘,享受零關稅。如今,華堅在當地已擁有近3000名員工,投資規模近1500萬美元。按華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的規劃,十年內將在埃塞俄比亞投資20億美元興建戰略基地,為當地提供10萬個就業崗位。
對諸多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非洲充足而又廉價的勞動力是他們外移的關鍵動力。埃塞普通勞動者的月工資為300比爾至600比爾(約合人民幣110元至220元),熟練技術人員月工資為500比爾至1000比爾(約合人民幣180元至360元),高級管理人員月工資2000比爾至2500比爾(約合人民幣720元至900元),這幾乎是中國同類勞動力價格的十分之一。
業內人士提醒,盡管低成本是巨大誘惑,對於有意去非洲掘金的企業來說,仍有必要弄清楚將要麵臨的問題:非洲的勞動力素質顯然尚待培養。據世界銀行統計,一個中國工人平均一天可以生產4.5把椅子,一個越南工人可以達到1.9把,而一個埃塞工人隻能是0.3把。
“老問題存在,新問題出現,但我們走進非洲的步伐不會停止。基礎設施不完善,這是困境也是機會;人員素質低,我們要付出培訓成本,但也能轉化成人才庫;來自亞洲、歐洲的資本,投資紡織業、服裝皮革製造業等,在非洲遍地開花,競爭激烈,我們有實力,服從優勝劣汰法則……”去年跳槽成為某藥企駐南非代表的翟明說,“無論如何,不能沒有廣大的非洲市場,在這裏站穩腳跟是最重要的。”
你不知道的非洲
內戰等已基本結束
非洲在一些人眼裏滿是貧瘠和戰亂。其實非洲也像亞洲一樣,有富有窮,有穩定也有戰亂。21世紀的非洲,經濟最困難的一頁逐漸翻過,除個別熱點地區反複動蕩外,內戰、衝突等已基本結束,多數國家融入了世界潮流,政府部門的工作重心已轉入和平建設與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