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0章 一個歐洲打工仔的王朝(1 / 1)

◎文/餘澤民

隻要將今天視為通往明天的台階,就能使一時的委屈變成長久的享受。

在出國淘金的中國人裏,不少人都有過到餐館打工的經曆。當然,從廚房打雜開始的人生不僅中國人才有,在布達佩斯英雄廣場街邊一幢宮廷式的飯莊門楣上,就刻著一個餐館打工仔的家姓——貢德勒。貢德勒飯莊是匈牙利最華貴的餐飲王朝,就連羅馬教皇保羅二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等歐洲顯貴都曾慕名造訪。而這個王朝的神話,是從一個流浪兒開始的。

約翰·貢德勒出生在德國一個小城。10歲時,父親病故,母親改嫁。男孩兒不喜歡自己的繼父,13歲時出走,一路打工到了布達佩斯。約翰在餐館幹了12年,吃了許多苦,也偷學了一身好廚藝,25歲時在布達佩斯開了第一家店——“維也納啤酒屋”,兩年後買下“花叢飯館”。由於約翰的手藝精湛,飯館成了議員、銀行家、藝術家的據點,音樂家李斯特也是飯館的常客。31歲那年,約翰又成了伊麗莎白王後賓館的主人,並將自己的德國名字匈牙利化,改為“貢德勒·亞諾士”。

昔日的打工仔憑著自己的勤奮和技藝,逐漸躋身於社會上層,41歲時,由於他對布達佩斯旅遊業發展的貢獻,又從奧匈帝國皇帝手中獲得了“騎士勳章”。

約翰·貢德勒共有5個兒子,孩子們為父親打工,但是究竟哪個能接自己的班,他費的心思不比一個老國王少。有一天,正在舉行宴會的大堂突然停電,趁客人還未醒過神兒來,大兒子卡洛伊已不動聲色、風度翩翩地領著侍者端上了蠟燭,數百人的大廳變成了童話城堡……後來水晶燈又亮了,誰都沒有意識到這原是一次技術故障。大兒子的沉著機智,被父親看在眼裏。約翰為了重點培養,將卡洛伊先後送到德國、瑞士和法國學習。

1910年,已經主管了家族產業的卡洛伊,決定接手城中規模最大、位置最好的“動物園餐廳”。幾乎一夜之間,他就將這座麵向遊客的普通餐廳,改造為全國之最的貴族飯莊,並以貢德勒家族的姓氏命名。近百年來,大凡到過布達佩斯的達官顯貴、社會名流,全都嚐過“貢德勒飯莊”的美味。

卡洛伊的細心很像他父親,他提議做了兩件小事:飯莊裏燈雖很多,但光線柔和,這是為了照顧那些皮膚不佳的女士的自信;飯莊還準備了許多套各種尺碼的高檔西裝,這是為了幫助那些偶然登門、衣冠不整的客人。

當然,在中國人裏也肯定不乏類似的故事。我舉這個歐洲人的例子,不過是想添一個佐證:無論一個人現在做什麼,隻要將今天視為通往明天的台階,就能使一時的委屈變成長久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