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湖北省通城縣一貧困山區,欲修建橋樑,方便居民們的交通往來。蕭旭成先生之前前往湖北省考察民情,承諾若有需要,定當竭盡全力,出資相助。逢艱難之際,當地政府託人找到他尋求幫助,他慷慨大義,承諾出資200萬元修築橋樑。其實,他本不是家財萬貫,因投資樓盤資金暫時周轉不靈,為了籌集這筆善款,他以個人名義向朋友貸款,每期50萬人民幣,分4期籌完。他的捐助即使是他自身生意並不如意時也會盡力而為。也許,求助於蕭旭成先生的當地政府領導和百姓並不知道此時此刻他的處境並不輕鬆。他的這種捨己助人的大義之舉,正是佛家中的慈悲為懷的踐行。
還有一個多月,橋樑就將完工,鄉親們就可以便捷的往來。而對於蕭旭成先生來說,名利與聲望都不重要,他隻是用心而為,他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勝過自己家人。他從不妄語,承諾之事定將竭力去做,他說,要用己所能,普度眾生。
如此之舉數不勝數,蕭旭成先生對己節儉,對社會慷慨,或許很多人都不相信,他身上的西服不過才200塊錢,褲子已跟隨他30多年,鞋子的底都穿了但他仍不捨得丟棄。而他對於慈善的大手筆,卻讓所有知情人所歎服。
奢侈的生活,是他萬萬不能接受的。他說哪怕再富有,他都不會穿著高檔名牌,品嚐名貴紅酒,而希望高消費的人能夠把這些資金,付諸慈善事業。這是他的一種境界和人生的第一選擇。
作為佛家的修行者,他已修為到更高層的佛學境地。《中論》卷四中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凡事講究因果緣由,這種達觀的心態也讓其生活中少去許多煩惱。
十大正義思想弘揚傳統美德
蕭旭成先生名片上的內容,不同於他人。二十多年前,蕭旭成先生總結出中華民族十大正義思想,並在隨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裏,堅定不移地宣傳和推廣。他真摯而熱誠,希望在潛移默化中在人的心底種下個人的基本行為標凖,讓社會更加美好、和諧。
他總結並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的“中華民族十大正義思想”為:第一要天下為公、盡忠保國第二條、第三要孝順父母、仁義雙全第四條、第五要信用為主、敬兄愛弟第六條、第七做個好漢子、家庭幸福第八條、第九教子做好人、替天行道(扶助弱勢群體)第十條。
“這十大正義思想是中華民族曆經幾千年的時間流傳下來的,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人民生活中重要的行為凖則。我將其印在名片上,希望每一個拿到我的名片的人能夠看到這十條正義思想,時刻以此為勉,提醒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為。”正如蕭旭成先生所言:“當一個人太自私時,便已很難做到公正、公平。”在他看來,天下為公還包括知足,知足方能常樂,知足才會衍生無私的思想。
細細品來,每一條都是作為一位中國公民的行為凖則。若能做到如此十條,那不失為頂天立地的中華兒女。要想像蕭旭成先生一樣,堅持到底,付諸行動而不紙上空談,又談何容易?拿孝順父母來說,蕭旭成先生說:“出門在外,不時地給父母報聲平安;無論怎樣忙,記得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父母;自己掙了錢之後,就算父母經濟條件尚可,都要給父母一點錢,不在乎多少,都是作為兒女的心意……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父母在世,要真心關懷;父母離世,要保持懷念,好好教導晚輩,做人不能忘本。”當“孝”字深刻在每個人心中的時候,無論家庭還是社會,都會變得十分和諧,美好、溫馨。
他一直以中華民族十大正義思想為行為凖則要求自己,為人處事深明大義;佛門之心伴隨著他嚴格律己,寬厚待人。現今65歲的他,神采奕奕,容光煥發,他樂此不疲的踐行著善舉,在服務和奉獻意識的指引下,他緊貼基層群眾,將慈善的光輝播灑下去。他深信,行善之事,即是世間來往一回的緣由。善因善果,即是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