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宇新博士:殷切赤子心 濃厚家國情(1 / 3)

劉宇新博士:殷切赤子心 濃厚家國情

香江人物

作者:廖群嚴 楊舒霞 鄧麗雲

【人物簡介】

劉宇新博士,BBS,新寶德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永利(控股)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八至十一屆)、廣東政協常委委員(五至六屆)、梅州市政協第二三屆副主席、廣東/深圳海外聯誼會副會長、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名譽會長/會長、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民建聯監委副主席、香港廣東外商公會總監、廣東省教育基金會顧問、暨南大學董事會董事、廣東嘉應學院榮譽董事長、廣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副董事長、香港人才交流中心主席、香港廣東客屬社團聯合總會名譽主席、深圳/梅州/河源/興寧市榮譽市民。

劉宇新博士,一位響譽香江的華夏赤子,一位愛國愛港愛鄉的時代人物。他與霍英東、曾憲梓等一行,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為祖國的富強、香港的繁榮、人們的幸福生活而竭力奉獻,他曾與曾憲梓、田家炳一起被譽為“客家的三個太陽”!多年來,他猶如一道愛國愛港的標杆,將每一份愛,融入到各項實事當中,在經濟、教育、慈善公益等領域,做出了傑出成就,充分體現出他那一顆殷切的赤子之心、一份濃厚的家國情懷!

苦難歲月,造就赤子之心

奮力拚搏,贏得回饋之源

劉宇新先生,一位被視為客屬代表之一、香港符號的社團領袖,一位著名的實業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但他卻生活在命運多舛的年代,擁有著貧困的童年記憶。然而,隻有曆經過天寒地凍後的臘梅,才能在清冽冰冷的空氣裏,散發清幽的香味!

1941年,正處於我國抗日戰爭的最艱苦時期,當時,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這一年,劉宇新先生出生在廣東潮汕一個貧苦的家庭。來不及慶祝新生的喜悅,幼小的他即卷入了另一場生死未卜的逃亡生活。1943年,廣東潮汕遭遇百年難遇的大旱,餓殍遍地,滿目淒涼,兩歲多的他跟隨父母加入逃亡的隊伍,因生活難以維繫,他被親生父母賣予他人,又經轉手,最終賣予一位年輕的寡婦,安定下來。

所幸,劉宇新先生的養母待他如親生,疼愛有加,並供其上學。憑著聰明伶俐,他一直讀到中學畢業,之後又就讀國內一所無線電學校,掌握了熟練的電子技術知識,成為同齡當中受教育較多的人。

1962年,憑著一股開拓進取之闖勁,年輕的劉宇新先生,從廣東赴香港謀生,開始搭建自己的事業根基。第一份工作,是他從一份一份報紙中找到的,為省下一毛錢公共汽車費,留給午餐小點,每天清早跑步到離住地一個多小時的地方上班,晚上漫步返回。不時用鹽拌飯作晚餐,住宿僅是付租2.5元的通道搭架的床位。他想盡一切辦法,但是,生活若想有所好轉,必須要獲取到更多薪金的工作。

苦心人,天不負。數年後,劉宇新先生獲得一個良好的機會,盤下以前老闆的公司,憑著年輕人敢闖敢幹的精神,他二話沒說,與朋友們共同接手經營,在積累到一定的辦廠經驗之後,他又獨資創立新寶德電子有限公司。1972年隨著當時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之時所引起的熊貓熱,他嗅到了其中所蘊含的商機,以極快速度,推出小熊貓外形的收音機,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因而,使他一舉突破困境,獲得大豐收。

自此,劉宇新先生趁熱打鐵,不斷推出迎合市場的電子新產品,變化之快使業界為之側目。1978年三中全會有如春雷巨響,新寶德公司成為最早一批往內地投資設廠的三來一補企業。在廣東深圳等多地設了多個分廠,還源源不斷地以數個億的產值銷往美國,“新寶德”也成為家喻戶曉的電子產品品牌!

在隨後的十幾年內,劉宇新先生先後在內地開展了一係列的慈善公益活動,猶如打開了水庫的閥門,滔滔不止!

關心社會,數十年不變

奉獻不止,被譽大義工

時光如梭,今年的劉宇新先生,已年過七旬,他從當了四十五年的政協行列中退出來,然,退而不休,依舊精神奕奕,在眾多愛國愛港的社團活動中發光發熱,真不愧是一位社會大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