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0日至26日,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六周年,一場由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聯同香港十多個主要社團共同主辦的《中國情·中國夢》大型展覽專輯,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展出7天。展覽內容分為4大部分,通過大量珍貴圖片、文物、紀錄片和主辦名人講座,展現170多年來中國從生死存亡之秋邁向富強崛起的複興之路。劉宇新先生,正是這背後的主要組織、策劃、推動人之一。他飽含深情地介紹道,“實質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就是全球華人華僑的‘中國夢’,我們希望透過《中國·中國夢》這一大型圖片展,使得香港市民可以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到祖國所走過的曆史,進一步加強共同走向‘複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後,10月5日至9日,由國家博物館主辦的、劉宇新先生擔任組委會總監的“複興之路”(香港)大型展覽,在會展中心新翼Hall 1E成功舉辦。此次展覽,體現出了香港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在國家從苦難走向複興的偉大曆史過程中,一直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意義非凡。劉宇新先生解釋說,這一繼《中國情·中國夢》之後的大型展覽,以600多幅珍貴的曆史圖片和資料,立體完整地展現了一部中國近代史,望能以此呼起廣大香港市民,積極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此等用心,並非他的一時之舉!
自八十年代以來,劉宇新先生已成功地籌備了大量類似的大型公益活動,且多次擔任主要組織人。回顧過往,《葉劍英元帥生平與香港回歸》、《莊世平光輝事蹟展》、《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大型圖片展》、《紀念抗戰勝利65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一代偉人周恩來及世紀偉人鄧小平大型展覽》等等,皆是在他的細心及全力統籌之下,得以圓滿舉辦,在引導正確輿論,弘揚團結正氣,宣傳愛國愛港愛鄉的傳統美德方麵,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這隻是劉宇新先生從事社會事務的一個側麵,而其關注社會時事,更突顯出他堅定的愛國愛港立場。他在香港漫長的13年過渡和回歸中,透過報紙、雜誌,以筆為武器,抨擊那些意欲擾亂香港穩定、別有用心的反對勢力:
針對當時港督彭定康拋出“三違反”的施政報告,導致中英之間發生異常激烈的爭論時,他呼籲市民們擦亮眼睛看清事實,警惕“糖衣毒藥”,並告誡港英當局不要迷戀過去欺辱中國人的曆史!
針對香港回歸前昔,大批港人紛紛移民的事件,他發表《困惑的香港人何去何從》的文章,信心十足地表達,“正如東江之水源源不斷地滋潤著香港一樣,大陸的改革開放是維持香港穩定繁榮的重要條件。”以此,來呼喚欲“棄港”人士,返回香港的懷抱。
針對引發強烈社會輿論的國民教育問題,身體力行地舉辦各種展覽,以生動活潑的圖片或資料這些曆史語言,將愛國精神傳遞!
他還曾連續擔任第一至四屆的選舉委員會委員,在香港回歸之初,大力支持董建華擔任香港首任特首,還為香港回歸的過渡期內,大力促進經濟發展,呼籲大家理性愛港……
笑看榮譽無悔人生
一件件、一樁樁,劉宇新先生生命中的每一寸光陰都奉獻給愛國愛港有關的事情之上,獲得了黨和國家及社會公眾的高度肯定。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賈慶林、李鵬、朱鎔基、李瑞環等親切接見,2000年獲頒“銅紫荊星章”、“熱愛祖國造福桑梓”獎牌、“南粵慈善之星”、“熱心推動粵港經濟社會發展傑出人士”,連續數年被評為梅州、深圳等地的“榮譽市民”、“社會大義工”、“全球100名傑出華人獎”……
多年來,劉宇新先生獲得的各種獎牌、證書等,琳琅滿目,足以擺滿一個小型博物館,一次,他的夫人指著堆積成一座座小山的各種榮譽象徵,玩笑地問道,“這麽多的獎盃獎牌,你說很有價值,但又換不來現金,日後如何處置呢?”他回道,“我死後讓它們一起陪葬吧。”“到時棺材太小放不下。”“你就大方一點,做副特大棺木,再不夠就多買一副吧!”逗得太太哈哈大笑,榮譽載身的劉宇新先生,如此爽朗、坦然,但背後愛國愛港之心卻是火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