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智:醫藝雙馨 人生精彩
封麵人物
作者:嚴槿 何成保
【人物簡介】
徐永智先生,西醫、畫家,字癢齋,號取趣,廣西出生,澳門皮膚及性病學會理事會會長、暨南大學特邀皮膚性病學科專家顧問、澳門廣西社團聯合總會監事長、澳門執業西醫公會創會理事長兼顧問、澳門中華文化藝術協會副理事長、澳門賞心嚐書畫會副會長、廣東美術家協會會員、第八、九屆廣西政協澳門委員,賞心堂(澳門)書畫會副會長、嶺南畫派美術研究會(澳門)副會長、澳門老年書畫家協會副會長,個人傳記入編《澳門百科畫書》。
當醫術遇見藝術,當理性撞擊感性,兩不排斥,卻完美融合。這一點,真切地體現在集西醫與畫家於一身的徐永智先生身上。
徐永智先生,澳門的著名畫家,其畫作別具一格,發人深思。他善用大寫意的表現形式,融漫畫技藝於國畫當中,並配以富有人生哲理的點晴之語,令人閱之,或引發共鳴,大叫快之,或從中領悟,受益匪淺。他言,“我的畫作,願立足中庸、天人合一、敬畏天地、熱愛自然、關愛生命,講究人、仁、忍等思想,在此哲學基本之上,再追求風趣、幽默、自然,達至和諧、和平、和氣,娛人娛己。”如此,他澹然處世,以思想作畫,筆耕不輟,享譽藝壇!
“魯迅先生,以筆做藥,喚醒了人們腐朽和麻木的心靈;而您,正以筆作畫,弘揚了幾千年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哲理精髓,引人深思!”——觀看徐永智先生的畫展之時,一位參展者如是說。
曾經,徐永智先生跟隨國內畫壇大師關山月、黎雄才、廖冰光、陽太陽等習畫,亦獲得“廣州藝術界的保健醫生”的稱號,自2009年開始,他厚積薄發,終於開啟了自己的個展之旅。
南寧,徐永智先生將這作為了個展的第一站,緊接著,個展的第二站便是成長的地方——梧州,第三站是賀州、廣州,第四站是生活的地方——澳門。三年間,徐永智的每一場展覽都得到許多藝術熱愛者的熱烈歡迎。在梧州首展時,一位參展者如此留言,“魯迅先生,以筆做藥,喚醒了人們腐朽和麻木的心靈;而您,正以筆作畫,弘揚了幾千年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哲理精髓,引人深思!”原來,徐永智先生的畫作,不但有畫,更有言簡意駭,發人深思的點晴之語,傳達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說,這是他畫作中的顯著特點之一。
縱觀徐永智先生的畫,善以大寫意的表現形式,不求細節,而重神似,特別是其筆下的蝦,活靈活現,宛如賦予了其生命力一般,意欲躍紙而出。其二,他有些畫作看似十分簡單、普通,但善於以借物而喻言其它,讓人在忍俊不禁的時候有所領悟,裨益世道。
有人說,徐永智先生是在“用思想作畫”,“我喜歡是要富有個人思想感情的,有祖先傳統文化哲學思想,又與時代脈博相延續的,反映真善美的作品。”不難看出,在他的畫中體現出濃濃的中庸之道:
其中,《楓猴》中配圖文字“高官威水也艱難,為高危之差事,如走綱線,如履薄冰,現在社會引誘那麽多,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當官者,小心啊!”呼籲當代官員廉潔為官,真正為民做事;《任憑風浪起》則“教導人們,不搶風頭,沉得低些,低調低沉,甘居低位,就能避過風頭火勢的危機”;《感謝勇敢首嚐者》又鼓勵及嘉獎敢於先行的開放改革者,《大魚曾經是小魚》還致送箴言:“成者忌嬌,未成者忌餒”。此類畫作,都一一收錄在澳門基金會出資出版的澳門藝術家叢書《徐永智畫集》一書中。據悉,澳門藝術家叢書,是澳門基金會為澳門的一百位知名藝術家所出版的書,而徐永智先生的畫集排在前十位。同時,這本畫集出版後在轟動澳門畫壇,爭相收藏者甚眾。一些人欣賞完畫作之後,引發強烈共鳴,專程打電話予徐永智先生,特意感謝他創作了如此有深度、意境的畫作。
在談及中國畫與西方畫的異同時,徐永智先生認為,最大的一個區別應該在於,“西洋畫多為‘風景畫’、‘靜物畫’,沒有將山水花鳥擬人化,較少見投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中國畫在賦畫的思想感情上承傳了幾千年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哲理精髓——崇尚中庸、天人合一、敬畏天地、熱愛自然、關愛生命,講究人、仁、忍等等。中國畫借物抒情,詩、書、畫、印,巧妙結合,引人入勝,使人有視覺上的享受,也有思想感情上的收益與共鳴。所以中國畫屹立世界繪畫藝術之林中顯得特別標誌,異常燦爛。”堅持中華傳統之精髓——中庸之道,徐永智先生在現今的社會,努力在畫作中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富裕的小康社會,亦體現出其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