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徹大悟。

很多學人看最後這一點的時候,會以為清涼文益雖然說的和青峰是同一句話,但是可能有什麼秘意,正是因為這個秘意而讓玄則開悟。

其實這個見解是不正確的,是迷見。清涼文益最後也是玩的花招,他其實也沒有直接宣說什麼是佛法大意。青峰和尚無法直接說,清涼文益如何能直接宣說呢?

清涼文益說這句話之所以能讓玄則大徹大悟,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玄則之前在這個公案上栽了一個大跟頭,這個前奏是青峰造的勢。兩個禪師等與是聯手玩一個遊戲,通過這個遊戲讓人自己在裏麵打轉,轉出來就能開悟。

玄則第一次聽見“丙丁童子來求火”之後,產生了很深的我見,或者說是惡趣空見。後來很幸運,他放棄了惡趣空,當他放棄惡趣空重新參的時候,清涼文益對佛法大意的回答,又給了他一次很大的心理震撼。當他重新觀察這則公案的時候,已經是處於心不粘著的狀態,他一定以為清涼文益會說另外的話,但是清涼文益沒有這麼做。而是重複了這句於佛法大意無關的話。這句話刹那間徹底擊碎了他關於我的執著,關於佛法本身的執著。

丙丁童子來求火。丙丁童子按照中國民間說法,就是火本身,似乎有點我是佛,我來求佛的意思。但是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裏。如果這樣認為,那麼還是墮落一個我見。如果是火,那就全體是火,那還來一個什麼丙丁童子,還來一個化身幹甚麼?我們人、器世界跟這個差不多。全體都是真如變現的,全都是真如,你、外界器世界都毫無差別。如果硬有人說,啊,我是真如變現的,那個山是真如變現的。

好嘛,話是不錯。道理是這樣。但是說這個話的同時,已經墮落在我執和法執中去了。根本拔不出來了。而且自己很難察覺。

青峰禪師和清涼文益禪師兩個人聯手演戲,讓玄則開悟。這個過程如果用一個比喻。那就是給你一個玻璃杯,你以為得了佛法,然後再用另外一個玻璃杯將前一個玻璃杯徹底擊碎。而不是用其他的木棍什麼的,擔心你又執著於後來的木棍了。

這樣一來,前一個玻璃杯,後一個玻璃杯所表征的背後意相都不可得。從這個無能得,無所得的過程中。就會有一部分契機的學人開悟,從而走上菩提路。

觀察這個公案,讓人深深感受禪宗禪師渡人之艱難。其實當有人問到佛大大意時,禪師們從來就沒有進行過直接開示,都是想辦法做套子讓你鑽,慈悲心一片,助你開悟。難道這個菩薩心腸不是憑麼老婆嗎?真是比各位的老婆還體貼啊。

現在的學僧、學人們,自己沒能透脫心關,但是狂禪習氣卻得了不少。就好像未悟前的玄則一樣。其實說來,曆代禪宗語錄最難讀,一方麵是機峰難觸,另一方麵,在禪宗語錄中有一部分是未悟祖師說的公案,其實不能讓人見性。有的說的隻是一些勸導學人驅除妄想的話,也被當作了第一義諦來參,那自然參不出個什麼名堂。但是禪宗語錄的大量保留,也有好處,至少讓現在未悟之人不敢太過放肆,有所顧忌。畢竟禪宗語錄這塊試金石擺在大家麵前。

是否開悟,可以用禪宗公案來測試。但是同時大家也要知道,不能迷信這個,禪宗公案中也有不少野狐禪呢。等你掃盡虛空,斬除情見之後,妙用生起,可以眼見佛性時,便可以分明了知,如此是名獲法眼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