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概述

一、財務評價的含義與作用

財務評價是從財務角度根據國家現行財稅製度和現行價格(或稱財務價格分析、測算項目的效益和費用,考察項目的獲利能力,清償能力及外彙效果等財務狀況,以判別建設項目的財務可行性。

財務評價的作用主要見,衡量項目的財務盈利能力;項目的資金籌措;權衡項目的財政補貼等。

二、農村能源項目財務評價的特點

在農村能源項目財務評價中,財務角度有兩個方而的六義。一種見農戶的角度,第二種是企業的財務角度。

許多農村能源項目是甶農戶自己投資建設,自己管理使用的。對這類項目的財務評價應是站在農戶的角度進行分析。以農戶實際投入產出建立項目的現金流,計算財務評價指標。在分析項目的成本與效益、得到現金流時,應注意到此類項目的投入與產出有許多以非現金的形式表現的,應恰當準確地選取這些貨物與勞務的價格。例如,項目的產品可能直接為農戶使用,其價值應用當地該產品的平均價格衡量。如果用替代價格,則要用真正替代的貨物的價值表示。勞動力的機會成本要根據項目建設與運行不同階段勞動力投入的特點,以農戶的方法為依據恰當選取,如整日的投入與工餘零散投入、農忙與農閑季節的投入差異。土地占用的機會成本也要加以考慮。另外,閩家和當地政府對項目的補貼不應計入項呂的成本。在選取貼現率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資金均為自有資金,則應取存款利率,另一種情況是向銀行貸款,則應取貸款利率。

另外一些農村能源項目,如建小水電站,企業節能技改,農村能源企業建設等,則應從企業財務角度進行財務評價。根據國家的有關財稅製度和實際支付的現行價格,計算項目的成本效益,建立現金流表等財務報表,分析計算財務效益。

三、財務評價的步驟

財務評價是在產品需求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利用有關基礎數據,通過基本財務報農,計算財務評價指標和各項財務比率,進行財務分析,做出財務評價。

第二節財務評價的幾個基本概念及其關係

一、投資

要實施一個項目所需預先墊付的資金稱為投資。投資一般市來建造或購置作為勞動資料或勞動手段的房屋、建築物以及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資產能在也產過程中為多個生產周期服務,並始終保持原有的實物形態。它的價值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轉移到產品價值中去,即以折舊形式計入產品成本,並隨消費產品的銷售逐步回收,用於補償已消耗的價值。

二、流動資金

供生產和流通過程周轉使用的,即用於購買原材料、商品物資及支付工資等方麵的資金。流動資金所代表的物資在生產過程中總是沿著“貨幣-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貨幣”這種程式運動,不斷改變其形態。流動資金的特點是參加一個生產周期,其價值就一次全部轉入產品成本。

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必須一次全部支出,它們是項同實施必不可少的要求。

三、成本的構成

構成成本的主要要素有:

1.原料及主要材料:構成產品實體的各種外購原料與主要材料,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和回收的廢料應扣除。

2.輔助材料:產品生產與企業管理中消耗的各種輔助材料。

3.燃料、動力:生產所消耗的各種外購燃料和外購動力(電等)。

4.工資和職工福利基金:支付職工的全部工資和按規定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

5.折舊:對生產使用的固定資產、公共住宅以及福利事業的固定資產,按規定的折舊率提取的基本折舊。

6.銷售費用:用於產品銷售支付的費用。

7.其它費用;不屬於上述各項的生產費用。包括大修理提成、辦公費、管理費、羌旅費、培訓費、勞保費、利息收支相抵後的淨額、租金支出、運輸費、財料盈虧等。

四、總成本與經營成本

總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財務評價中按年計算)為生產產品和銷售商品而花費的全部費用,

經營成本是指不包括折舊和財務費用(利息)的產品成本,也稱運行成本。總成本與經營成本的關係。

經營成本的概念在編製項目計算期內的現金流表和方案比較中是十分重要的。現金流量計算與成本核算(會計方法)不同,按照現金流的定義,隻計算現金收支,不計算非現金收支。

五、銷售收入、稅金與利潤

銷售收入是指項目投產後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收益,即出售商品(或服務)的貨幣收入。

銷售收入扣除產品成本後的盈餘,稱為項目的純收入,或利稅。它是勞動片所創造價值的一部分,也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稅金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的需要,依據法律規定,對有納稅義務的企業中位和個人征收的資金。國家把這種籌集財政資金的手段,叫稅收。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種方式,具有強製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等特點。

純收入(利稅)中扣除稅金,就得到企業利潤。

第三節財務報表的編製

進行項目的財務分析與評價,首先要編製一套基本的財務報表。基本財務報表包括財務現金流量表,利潤表和財務平衡表。對於農戶型的項目和規模小的項目,可以僅編製現金流量表。如果項目的規模較大、特別是貸款較多、建設期較長的項目,則必須編製利潤表和財務平衡表。

一、基本財務報表的基礎數據

編製項目基本財務報表的基礎資料和數據主要有下述內容。

1.生產規模及產品品種方案

產品需求是項目建設的出發點和必要前提,是確定項呂生產規模的關鍵因素。產品需求量是通過市場來體現的,因此,產品需求研究就是通過市場調查,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對各種產品的供求情況進行分析和預測、盡可能全麵而準確地了解和掌握國內外的市場信息,並對其發展趨勢作出有根據的科學分析和預測。

2.銷售收入

產品銷售量(產量)和產品銷售價格是決定產品銷售收入的兩個基本因素。對於產品(產出物)的銷售價格要作有根據的分析和預測。

3.投資費用及資金籌措資料數據

(1)固定資產投資數額、構成(按車間設施分項的構成,按資金來源的構成及按建築、設備、安裝和其他費用的構成)及分年度使用計劃。

(2)流動資金數額,按資金來源的構成及分年度使用計劃。

(3)資金籌措方案及貸款條件,包括貸款利率及償還條件(償還方式及償還時間)。

4.職工人數及工資總額

主要是編製企業行政組織機構、全廠定員表,確定職工工資總額。

5.產品成本(單位產品成本或年總成本)。

產品成本及其構成,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以及投入物的單耗和價格依據等。

6.實施進度

項目建設時間及投產、達產(達到設計生產能力)進度。

項目實施時間是指從做出投資決策(確定建設項目)到開始正常生產這段時期,包括談判和簽訂合同、項目設計、施工和試運轉等若幹階段。

7.財會、金融、稅務及其它有關規定

國家的財會、金融、稅務製度中的各項有關規定是建設項目財務算的重要依據。評計價人員除應熟悉、掌握國家現行財稅製度和有關法規外,還應隨時注意國家財稅製度的修改和發布,財務評價項目產出物和投入物采用的價格,在計算期內各年使用同一價格,即財務評價使用現行價格,國民經濟評價使用影子價格。這主要是出於以下考慮: